台地一年耕,可馀七年食。
寇乱继风灾,民间更萧索。
今岁大有秋,仓储补云亟。
谷贵虑民饥,谷贱农亦恻。
厉禁久不弛,乃利于奸墨。
徒有遏籴名,其实竟何益。
估客既空归,裹足此寥寂。
何如撙节之,一艘一百石。
穷年移不尽,农商惠我德。
幸与诸当途,从长一筹画。

这首诗是黄玉圃先生在台湾巡视期间所作,描述了台湾在历史上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台湾一年耕,可余七年食。(注:这句话意味着台湾每年耕种的土地足以维持其居民七年的粮食需求。)
  2. 寇乱继风灾,民间更萧索。(注:这句话描述了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双重打击,台湾的民间生活变得更加困难和贫穷。)
  3. 今岁大有秋,仓储补云亟。(注:今年秋季收获丰富,但仓库的储备却显得不足,急需补充。)
  4. 谷贵虑民饥,谷贱农亦恻。(注:当粮食价格高时,人们担心饥荒;当粮食价格低时,农民也会感到痛苦。)
  5. 厉禁久不弛,乃利于奸墨。(注:长期的严厉禁令没有放松,反而有利于那些狡猾的商人和盗贼。)
  6. 徒有遏籴名,其实竟何益。(注:表面上禁止粮食交易,实际上并没有带来任何好处。)
  7. 估客既空归,裹足此寥寂。(注:商人已经全部回家,使得这里变得寂静和荒凉。)
  8. 何如撙节之,一艘一百石。(注:如何采取措施节约粮食,每艘船装载一百石粮食。)
  9. 穷年移不尽,农商惠我德。(注: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粮食可以不断转移,帮助农民和商人改善我们的生活。)
  10. 幸与诸当途,从长一筹画。(注:希望与各位有权势的人一起,共同商讨和规划未来的事务。)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黄玉圃先生对台湾历史困难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怀。诗中表达了对粮食安全的重视,以及对农业和商业发展的支持。同时,诗人也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以解决这些问题。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