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见春来春可怜,可怜又展送春笺。
含毫别有闲枨触,不惜青春惜少年。
注释:春天已经过去,我看着春天的离去感到惋惜和伤感。春天的离去让我想起了青春,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少年时光。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去秋来、感伤青春的诗。诗人在春天看到万物复苏的景象,感叹春天的短暂和美好。同时,他也想到了自己曾经的青春岁月,那时充满了活力和热情,而现在却已经过去了。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才见春来春可怜,可怜又展送春笺。
含毫别有闲枨触,不惜青春惜少年。
注释:春天已经过去,我看着春天的离去感到惋惜和伤感。春天的离去让我想起了青春,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少年时光。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去秋来、感伤青春的诗。诗人在春天看到万物复苏的景象,感叹春天的短暂和美好。同时,他也想到了自己曾经的青春岁月,那时充满了活力和热情,而现在却已经过去了。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注释】 (1)“卅年”:三十年,指杨补帆与诗人相识的三十年。 (2)“西冷”:杭州西湖的古称,诗人曾寓居此地。 (3)“中一”:指杨补帆的字“中一”。 (4)“三绝”:《宣和画谱》载:“王诜有《溪山行旅图》,李公麟有《龙眠寺塔图》,范宽有《溪山行旅图》,皆一时之绝品。”即指杨补帆的山水画。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诗。作者在题中说“即寄”,可见是应杨补帆之请而作的。诗以简洁的笔调
【注释】 钓台:位于淮阴,相传是西楚霸王项羽的藏弓钓处。后泛指钓鱼台。见《史记·项羽本纪》注引应劭《风俗通》。 把竿(bāng ɡān):《汉书·韩信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取鱼腹中书,曰:‘公,小人也。”信取书视之,乃乐毅兵法三篇,因窃而读,为文,诵读有得,曰:“当斩!”读书欲睡,信出师语曰:“汉王使信非材,碌碌如钝钩者也,然侯相国足下不知信材也
诗句释义与赏析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哺饥坡 昨由灵石谒淮阴,等是酬恩国士心。 闻说哺饥当此坡,翳桑日卓影沈沈。 逐句解读与注释: 1. 昨由灵石谒淮阴:这是诗人在昨日(昨天)从灵石这个地方去拜访了淮阴(今江苏淮安)。灵石和淮阴可能都是地名,也可能是作者用来象征某种意义的地方。 - 注解:灵石和淮阴可能是作者曾经去过的地方,或者代表了某种特定的意象。 2. 等是酬恩国士心
【注释】 观吟香仙馆图:观看杨补帆的《吟香仙馆图》(即《吟香仙馆记》)。 即寄:即,就。 杨补帆(1853—1916),名庆澄,号补帆,广东南海县人。清末民初著名诗人、书法家、篆刻家。他一生酷嗜书法艺术,精于篆刻,曾自撰铭石“以书为骨,以印为肉”。著有《补帆诗稿》、《吟香仙馆集》等。 百树梅花一草堂,人间雅俗本难量。 侬家五亩田中宅,墙下团团种女桑。 百树梅花百株园中,一草堂内尽春光;
注释: 杨柳垂下长长的丝线,草毯铺展在草地上。羊昙西醉过那州城的土埂。低徊许子凄凉的诗句,我和将军是故人。 赏析: 这首词以写意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句“杨柳垂丝草展茵”,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柳树垂下长长的丝线,草丛铺展在绿色的地毯上。这种景色给人一种宁静、愉悦的感觉。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却突然转变了气氛,“羊昙西醉过州堙”,让人感到一种失落和哀伤
【注释】 胜地由来妙迹垂:胜地即名山,由来,自古以来。妙迹,指名胜古迹,垂,留传下来。何年寺渺仅留基:何年,何时。渺,渺茫,空寂无物。寺,寺庙。渺仅留基,寺庙已经消失。 闲寻夕照荒榛裹:闲寻,闲暇中搜寻。夕照,夕阳的余晖。榛,灌木丛。裹,包围。 太息横陈耐辱碑:太息,叹息。横陈,横卧在地上。耐辱碑,忍辱负重的碑文。 赏析: 行上党山中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胜地由来妙迹垂,何年寺渺仅留基”
注释: 强将浊酒涤烦襟,聚散无端慨盍簪。 这句诗的意思是用一杯浊酒来洗涤内心的烦忧,对于人生的聚散无常感到无奈与感慨。 独立斜阳情一往,满庭飞絮又春深。 这句诗的意思是独自站在斜阳下,心中充满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自身的感受为主线,展现了人生聚散无常、世事难料的主题。诗人用浊酒洗涤烦忧,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无奈;而独自站在斜阳下
正学原非阿世材,可堪辕叟老难回。 司空城旦书何用,莫怪公孙侧目来。 注释:儒林传二首是清代缪烜所作的诗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儒家学者的敬仰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困境和压力。诗句“正学原非阿世材,可堪辕叟老难回”意味着真正的学问不应该是为了迎合世俗而放弃自己的原则;而诗人自己却已经年老体衰,难以回到那个理想的时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
注释: 1)闲吟二首:作者自号漫士,以“漫士”为号。此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作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 2)无才不对天人策:天人策:上天和人事的谋略,比喻治理天下的方略。无才能的人不会制定出能治理天下的方略。 3)无德不营安乐窝:安乐窝:指舒适的居所。没有德行就不会去营造安逸舒适的居所。 4)阅尽古今夷佚传:夷佚传:指古代的《夷、惠传》。这是一篇记载孔子与鲁君谈话的故事。
闲吟二首其一 安贫岂虑鬼傍笑,处贱难禁尉醉呵 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贫困和低贱境遇的坚韧态度。"安贫"表明诗人在贫困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坦然;"岂虑鬼傍笑"则反映了他并不畏惧他人的讥讽或嘲笑。"处贱难禁尉醉呵"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遭受侮辱时仍能保持冷静、不屈的态度。 译文: 我安于贫穷,根本不担心那些嘲笑我的鬼怪们,即便身处卑贱之境,我也难以忍受那些侮辱性的话语。 赏析:
注释:客居他乡,本已无端地过了一年又一个春天,庭院里一片落红,草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绿茵。近年来一直闭门不出,凭倚门扉等待春天离去,但春天离去却让人留恋不舍,担心会伤害到自己的精神。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对春天的留恋之情。首句“客里无端又一春”,直接点明自己已经度过了一个春天,而这个春天是在一个客居他乡的地方度过的,因此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和无奈。接着
《牡丹》 国色天香春满亭,清平三调谱宫伶。 近来词赋无人识,莫便疏狂学酒星。 注释: 1. 国色天香:指的是牡丹花的艳丽。 2. 清平三调:指古琴曲《清平调》。 3. 谱宫伶:指为宫廷乐师。 4. 词赋: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以抒情为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赞美牡丹花的美丽与高贵,同时也表达了对牡丹花高洁品质的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牡丹花开时节的景象,以及它所引发的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赞美。同时
【注释】 1.“客里”:在异乡。 2.“醒迷”:指清醒,明白。 3.“惜他”:怜惜它。 4.“风雨”:指自然现象。 5.“调护”:保养。 6.“损神”:使精神受到损害。 【赏析】 《无花》是一首小诗。诗人以“无花”为题,抒发自己的感慨。首句点出“无花”,即“无春”。次句写没有花也足以使人感到春天已去而觉醒,三、四两句则具体地描写了“无花”之春的意境:虽然“无花”,但是“勤调护”
新月初四喜见, 新月西南挂一钩,饮馀当户喜抬头。 莫言宝镜初探匣,已见清光遍九州。 注释: 新正:新年初一,正月初一。 新月:农历每月十五的月亮。 西南:方位词,指东方。 挂一钩:形容新月的形状像弯钩。 饮馀:饮酒后的余味。 当户:面对窗户。 宝鉴:镜子的美称。 初探:刚打开。 清光:明亮的光芒。 泛指全国或全境
诗句释义: 1. 宣城有女堪励俗,生长闺中严自束。针线惟勤继晷灯,陌阡不涉寻春足。 - 宣城县有一位女子值得称赞,她生性贞洁,严守妇道。她勤奋地缝纫家务,勤勉地工作直到天色渐暗。她不去闲逛,不去追逐春天的美景。 2. 守贞待字怜里争,交口相称遍亲属。前村鼓乐庆秋登,父母偕行俾处独。 - 她在等待婚姻的过程中受到邻里的赞扬,大家都夸赞她的贞烈。前村传来喜庆的鼓乐声,她的父母一起出行去庆祝秋天的收获
阙题 尔乃浣纱女,胡不遇范蠡 注释解释如下: 1. 诗句解读: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浣纱,却没有遇到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范蠡。这里的“浣纱”指的是洗衣服,而“范蠡”则是指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范蠡。 2. 翻译:你本是浣纱的美丽女子,为什么不遇到历史上的贤臣范蠡呢? 3.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两位杰出人物,表达了一种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未来可能遇到的英雄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