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泊无家客,乾坤一讲堂。
钟魂摇梦醒,槐荫泼阶凉。
岁月三秋逼,关河万里长。
此身何处著,搔首问穹苍。

译文:

飘荡无家之人,天地间如一讲堂。
钟声唤醒了梦中人,槐树的阴影洒满台阶。
岁月在三秋中匆匆流逝,万里关河漫漫无尽。
我身何处安放呢?搔首问苍天。

注释:

  1. 飘泊无家客:漂泊无依的人,形容游子在外无定所。
  2. 乾坤一讲堂:天地之间犹如讲学的地方,比喻世事无常、人生多变。
  3. 钟魂摇梦醒:钟声如同唤醒灵魂一般,使人从梦境中醒来。
  4. 槐荫泼阶凉:槐树的阴影落在台阶上,带来凉爽的感觉。
  5. 岁月三秋逼:时间在秋天的三个月内迅速逝去。
  6. 关河万里长:关隘和河流长达万里之遥。
  7. 此身何处著:我身处何方?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迷茫与追问。
  8. 搔首问穹苍:用手抓头,仰望天空,向苍穹发问。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开头两句“飘泊无家客,乾坤一讲堂”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诗人漂泊无依的形象,同时将天地比作一个讲堂,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变迁,寓意深刻。接着,“钟魂摇梦醒,槐荫泼阶凉”通过对钟声和槐树的描述,传达出诗人被外界声音惊醒,感受到季节变换带来的清凉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现实环境的敏感反应。

接下来的几句中,“岁月三秋逼,关河万里长”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空间的遥远,突出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和旅程漫长的感叹。“此身何处著”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困惑和迷茫,这种对人生归宿的追问贯穿全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思和情感的波动。最后一句“搔首问穹苍”,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用动作和表情描绘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探求和思考,体现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敬畏。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感知和深沉思考,展示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