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姓食为天,风淳赖养先。
均平怀往政,兼并抑何年。
饱暖忧禽兽,饥寒困圣贤。
古今商治理,遗轨在斯篇。
注释:
万姓食为天,风淳赖养先。
均平怀往政,兼并抑何年。
饱暖忧禽兽,饥寒困圣贤。
古今商治理,遗轨在斯篇。
译文:
万民的饮食都是上天赐予的,社会的风气纯朴依靠的是养育先人的政策。
都希望实现公平公正的施政,但何时能够实现?
人民吃饱穿暖后,就会担心野兽和禽鸟;百姓饥寒交迫时,又会觉得圣贤们难以承受。
古今来治理国家的人,都会留下治国方略的篇章。
万姓食为天,风淳赖养先。
均平怀往政,兼并抑何年。
饱暖忧禽兽,饥寒困圣贤。
古今商治理,遗轨在斯篇。
注释:
万姓食为天,风淳赖养先。
均平怀往政,兼并抑何年。
饱暖忧禽兽,饥寒困圣贤。
古今商治理,遗轨在斯篇。
译文:
万民的饮食都是上天赐予的,社会的风气纯朴依靠的是养育先人的政策。
都希望实现公平公正的施政,但何时能够实现?
人民吃饱穿暖后,就会担心野兽和禽鸟;百姓饥寒交迫时,又会觉得圣贤们难以承受。
古今来治理国家的人,都会留下治国方略的篇章。
【注释】 宿雾:清晨时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的细小水珠。 林薄:树林稀疏的地方。 探幽:探求深幽之处。 蟹舍:蟹洞,指螃蟹居住的地方。 卓杖:拄着拐杖。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衣服。 出岫:从山洞中走出来。 踽踽(jù):孤独的样子。 【译文】 山雾消散后,树林稀疏处隐约可见,我怀着探寻深幽之地的兴致继续登山。 经过一座小桥可以到达螃蟹的窝棚旁,我扶着拐杖站立在渔夫的矶石上。 雨点洒落在山麓
山雨 远峰深翠里,隐隐起轻雷。 石气蒸云上,山风挟雨来。 乱流争涧落,栖鸟破烟回。 明月东冈出,披襟坐钓台。 注释: 远峰深翠里,隐隐起轻雷:远处的山峰被浓密的绿色所包围,隐约传来轻轻的雷声。 石气蒸云上,山风挟雨来:石头的气息与云雾交融在一起,山风吹拂着雨水来临。 乱流争涧落,栖鸟破烟回:湍急的水流争相奔向山谷,栖息在树木上的鸟儿打破了烟雾的环绕。 明月东冈出,披襟坐钓台
《山晓》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花气熏残梦,禽声唤宿醺。 - "花气熏":花香四溢,弥漫在空气中,使人们感到陶醉。 - "熏残梦":花香仿佛将人带入梦境之中,使人留恋不舍。 - "禽声唤":鸟鸣声唤醒了沉睡的人,使人们重新回到现实。 - "宿醺":酒意还未完全消退,仍然感到有些醉意。 2. 冈头一瀑下,村落数家分。 - "冈头":山岗之上,地势较高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来对比判断正误,首先从内容上看,“微雨忽晴”四句是全篇的主旨句,写诗人看到甘霖后欣喜之情;“断云携雨黑”写乌云密布,大雨即将来临;“落日散江红”,写夕阳西下,大江一片红霞。接着看第二联和第三联,“鸟湿愁深树”“鱼归会晚风”,写诗人看到大雁在浓云密布中飞去
秋日都门感怀五首其一 商声摧木落,生意在松柯。 大化已如此,孤贞奈若何? 【注释】 1. 商声:指秋风萧瑟的声音。摧:摧毁。 2. 木落:树叶飘落。 3. 生意:生命力。 4. 大化:大自然的造化。 5. 奈若何:无奈,怎么办呢? 译文: 秋风中,落叶纷纷,但松树依然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坚韧。大自然的造化是如此,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我们无法改变命运,只能顺其自然。 赏析:
午睡 竹轩贪爽豁,高卧与峰齐。 枕上梦初觉,檐前日已低。 野花开绝壁,山鸟浴晴溪。 识得浮生理,闲云过岭西。 注释: - 竹轩:指竹子做成的轩窗。 - 高卧(hǎo wò):躺卧。与峰齐:和山峰的高度相同。 - 枕上梦初觉:在枕上醒来,刚刚进入梦境。 - 绝壁:陡峭的山崖。 - 山鸟浴晴溪:山里的鸟儿在阳光照耀下沐浴在溪流中。 - 浮生理:比喻世间的名利。 - 闲云过岭西
秋日都门感怀五首 其四 万物逢秋杀,荣枯此日看。 回风山骨慄,落叶雨声乾。 炼炭炊长馁,悬鹑衣自安。 敢云贫亦乐,颇惜后凋难。 诗句释义 1. 万物逢秋杀:秋天到来时,万物开始凋零,如同被“秋”这一季节所杀灭。这是表达自然界中生物生长和死亡的自然循环。 2. 荣枯此日看:从这一天开始,无论是生长还是枯萎的生命都将结束。这里的“荣枯”指的是生命的盛衰更迭。 3. 回风山骨慄:秋风如刀割
山行 每至幽栖地,长怀出世心。 缓随流水去,渐入白云深。 墟里淡斜照,烟萝生暮阴。 道逢樵牧侣,闲坐话中林。 注释: 每:每次、每每(表示频率) 至:到达 (表示地点或状态) 长怀:常常怀着 (表示感情) 缓随:慢慢跟着 (表示态度或行动) 流水去:随着水流而去 (表示动作) 渐入:逐渐进入 (表示状态) 云深处:在云雾缭绕的地方 (表示状态) 墟里:村庄里 (表示地点) 淡斜照
诗句解读 1. “七年才一晤,一晤复分襟。” - 七年: 指诗人与方问亭的相遇已经持续了整整七年。 - 才一晤: 指的是两人这次相见的时间非常短暂。 - 分襟: 分开时衣襟相随而分离,常用来比喻离别的情景。 2. “辛苦成何处,乾坤共此心。” - 辛苦: 这里表达了一种辛劳或者不易的意味。 - 成何处: 表示这种辛劳最终得到了什么结果或成就。 - 乾坤: 古代中国哲学中,“乾”代表天
诗句 1. 呼艇缘城角,移尊向柳涯。 2. 棹回天忽破,帆正浪空排。 3. 野景开晴旭,高云补断厓。 4. 中流同啸咏,真觉忘形骸。 译文 1. 呼唤着船桨,划向城墙角,移去酒杯靠近柳树的岸边。 2. 船桨划动,天空突然破碎,风帆正被浪花冲击着前行。 3. 开阔的原野景色展现在晴朗的早晨,高耸的云层填补了断崖的空缺。 4. 在江中畅快地吟咏,真的感觉到身体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注释
【解析】 本诗为诗人在长安作的一首七绝。首联写诗人在长安郊野漫步,看到南方郊外的云豁,心中顿觉畅快无比;颔联写在一家酒家楼上举杯饮酒,观赏秋雨中渔舍和酒家的楼,景色宜人。颈联写诗人面对清澈的秋水,心情十分宁静;尾联写诗人看着大雁又飞过白蘋洲,想到自己年华已逝,不禁感慨万分。 【答案】 (1)云豁南郊路,名园拟畅游。 译文:云开日丽的南郊路,我想象着在美丽的园林里畅游。 注释:“云豁”即“云开”
将出南郊看桃花 —— 先简明复庵 每为娱吾性,南郊匹马过。 竹篱春圃外,沙屿野鸥多。 已觉非尘市,兼之足啸歌。 谁能忘此地,花信近如何。 翻译: 每当我来这里欣赏桃花,总是感到一种愉悦的心情油然而生。春天的阳光下,我在南郊的道路上骑马前行,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竹篱笆围着的花园外面,有一片沙洲上的野鸟在飞翔。我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只有这里的花草树木和我相伴
竹梧新讲席,冰雪旧文坛。 业进心逾怯,功深道觉难。 阳春回黍谷,时雨润芳兰。 默默和风转,青灯莫畏寒。 诗句注释: 竹梧 - 指竹林中的小楼。 新讲席 - 新的教学场所。 冰雪 - 比喻高洁的品格或清高的文坛。 业进心逾怯 - 我的事业越向前发展,内心就越感到畏惧。 阳春回黍谷,时雨润芳兰 - 阳光明媚如同春天回到了稻田,及时雨滋润了芳香的兰花。 默默 - 默默地学习、修行。 青灯 -
【注释】 喜听:高兴听到,喜欢听。连朝雨:连续几天下雨的天气。耽吟:沉醉于吟诵。无俗物:没有世俗之物。凿句:推敲诗句。奇思:巧妙的构思。鹤唳:鹤叫。千寻岫:指山峦高耸入云。独茧丝:指蚕吐丝结茧。襟期:志趣。知:了解。 【赏析】 《雨窗独咏》是诗人在雨中独处吟咏时写下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写自己独坐雨窗,喜听雨声、吟咏诗歌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喜听连朝雨”
新秋对月口占 庭院早凉轻,临风恋夜晴。 碧梧疏月影,哀角入云声。 缥缈关河望,推迁岁月惊。 诗成还自咏,展转动离情。 注释: 1. 新秋对月口占:在秋天的夜晚,对着月亮吟诵诗句。 2. 庭院早凉轻,临风恋夜晴:庭院里早早地感到了凉爽,站在院子里,望着夜晚的晴朗天空。 3. 碧梧疏月影,哀角入云声:稀疏的月光洒在梧桐树上,发出哀怨的声音,仿佛从天而降。 4. 缥缈关河望,推迁岁月惊
【注释】 1. 咏宝鼎: 咏颂宝物的鼎。宝鼎,即铜鼎。 2. 调和器: 指烹煮食物的器具,也喻为治理国家的人。 3. 胡为: 何用,何必。 4. 金精: 指铸鼎时用的金属,这里比喻国家的精气。 5. 宗庙不终遗: 指国家灭亡,宗庙无人祭祀。 6. 饘粥恒于是: 饘粥,指稀饭,这里借指饮食。这里是说宝鼎常在此处。 7. 伛偻尚有词: 伛偻,指年老体衰的老人。这里有讽刺之意,说自己虽年老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