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处违城市,相求独往还。
人嫌茅屋漏,我爱竹林闲。
草色荒行径,松阴覆掩关。
徘徊时北望,云树隔颓颜。
【注释】
连日苦热因忆明复庵别业:连日来的酷热使我怀念起明复庵的别业来。
僻处违城市,相求独往还:僻处指远离喧嚣的城市,相求表示互相寻求、来往。
人嫌茅屋漏,我爱竹林闲:因为人们嫌茅屋不漏雨,我则爱在竹林中清静闲适。
草色荒行径,松阴覆掩关:野草丛生,覆盖着道路,松树的阴凉遮住了关门。
徘徊时北望,云树隔颓颜:徘徊不定地时常向北望着,云雾与树木将我的容颜遮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写诗人于连日酷暑之中,怀念起明复庵的别业来。
首联点明自己与明复庵的别业相隔很远,但作者却愿意前往寻访,这表现了他热爱大自然和追求自由的性格。
颔联两句是说:人们嫌茅屋漏雨而我却喜欢在竹林中清静闲适。这一句是说,尽管人们嫌茅屋漏雨,我却欣赏它那高耸入云的竹子。这两句看似矛盾,实则相反相成,突出了作者对竹林的喜爱。
颈联写景。“草色荒行径”,意思是说,草丛长满,覆盖住了道路。“松阴”句意是说,松树的枝叶茂盛,遮住了关门。这两句描写了一幅幽雅宁静的景色图,表达了作者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感。
尾联写怀古思乡之情。“徘徊时北望”,“徘徊”一词表现出了作者内心难以平静的状态;“北望”表明了他思念故国之情。“云树隔颓颜”,意思是说,白云和树林将我笼罩住,使我无法看见自己的面容,也暗含着对故国的思念。
此诗以清新自然、朴素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