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萝窗下命如丝,翼鼓寒音字字悲。
花影扶疏风静夜,砧声断续月明时。
惊心顿觉宜归早,絮语如闻说岁迟。
潦倒羁人愁不寐,斗疑霜雪鬓边垂。
蛩
薜萝窗下命如丝,翼鼓寒音字字悲。
花影扶疏风静夜,砧声断续月明时。
惊心顿觉宜归早,絮语如闻说岁迟。
潦倒羁人愁不寐,斗疑霜雪鬓边垂。
注释:
- 蛩:蟋蟀,古代诗文中常用来象征孤独、哀伤或思乡之情。
- 薜萝:一种蔓生植物,常用于形容环境幽静,此处指窗外的自然环境。
- 命如丝:比喻时间或生命短暂而宝贵。
- 翼鼓:蟋蟀的鸣叫声,声音低沉而有节奏。
- 寒音:指蟋蟀在寒冷季节的鸣叫声。
- 扶疏:形容树木枝叶繁茂的样子。
- 砧声:古人在特定节日(如七夕节)敲打的木制乐器。
- 惊心:内心因某种刺激而感到震惊。
- 絮语:像棉花絮一样的细软言语。
- 岁迟:意味着岁月流逝,时光已晚。
- 潦倒:形容生活艰难,不得志。
- 斗疑霜雪:形容鬓边的头发因为霜雪而显得斑白。
译文:
窗外薜萝丛中蟋蟀鸣叫,仿佛生命之线般短暂而珍贵。它那低沉而有力的鸣叫声,每个字都充满了悲伤的情感。月光下的花影摇曳,微风吹拂,宁静的夜晚里,我感受到了它的存在。每当听到远处断断续续的砧声,心中不禁生出归家的想法,仿佛是因为它预示着岁月的流逝。听着这些细碎的话语,仿佛听到了它们诉说着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在这艰难的生活中,我总是感到难以入眠,总怀疑这世间的霜雪已经染白了我的鬓角。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蟋蟀的鸣叫和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恐惧。诗中的“命如丝”和“寒音”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蟋蟀鸣叫声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而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