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地依然竹覆池,老僧相见犬相随。
石傍细路敲诗处,花外高轩对酒时。
鸿雁带霜归瞑漠,神雅背日泣寒枝。
思君景物皆堪泪,翘首滇南恐未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哭陈进士宪图》的原文。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分析:

  1. 净地依然竹覆池,老僧相见犬相随。
  • “净地”可能指的是一个清洁的地方,”竹覆池”形象地描绘了一个被竹子覆盖的小池塘或庭院。
  • “老僧”指的是一个年长的和尚。
  • “犬相随”说明这只狗似乎与这个和尚很亲近。
  1. 石傍细路敲诗处,花外高轩对酒时。
  • “石傍细路”可能指的是石头旁边有一条小路,或者石头旁边的小路。
  • “敲诗处”可能是指这个地方曾经有人在此吟诗作对。
  • “花外高轩”形容的是在一个美丽的花园外面建有高高的亭子或楼阁。
  • “对酒时”暗示着在这里曾有人饮酒作乐。
  1. 鸿雁带霜归瞑漠,神雅背日泣寒枝。
  • “鸿雁”指的是大雁,”带霜归暝漠”意味着大雁带着霜气在黄昏时分返回北方。
  • “神雅”可能是指一个神灵或者高雅的人。
  • “背日泣寒枝”形容这个神灵或人背对着太阳哭泣,可能是因为天气寒冷。
  1. 思君景物皆堪泪,翘首滇南恐未知。
  • “思君”表示思念某人。
  • “景物皆堪泪”意味着所有的景物都让人忍不住流泪。
  • “翘首滇南恐未知”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担心无法再见的忧虑。滇南可能指的是遥远的南方地区。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为后文的情感表达做铺垫。第二句通过描述老僧和犬的故事,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第三句则通过鸿雁和神灵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对友情和亲情的感慨。最后一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思念。整体上,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