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五都璧,朗朗照乘珠。
光芒发蒙昧,惊怪委泥涂。
冲霄两龙剑,神物岂终疏。
邂逅延平津,精灵相趋扶。
高天悬明月,中有玉蟾蝫。
明月有盈亏,蟾蝫心不渝。
精辉照天地,万古同须臾。
【注释】
赫赫:光明的样子。五都:古都城名,这里指陈石闾的家乡。朗朗:明亮的样子。照乘珠:指车中的明珠。光芒:光辉。发蒙昧:启发、照亮愚昧无知的人。惊怪委泥涂:使那些受蒙蔽的人感到惊奇而惭愧。两龙剑:宝剑。神物:神话中具有神奇力量的事物。岂终疏:难道会永远被忽视。邂逅:偶然相遇。延平津:地名,在今福建。延平是闽越王的名字,所以称延平津为“延平津”。精灵:神的精灵。相趋扶:相互追逐着扶持着。高天悬明月,中有玉蟾蝫:高高的天宇上有明亮的月亮,里面有个蟾蜍。蟾蝫:传说中月中之物。明月有盈亏,蟾蝫心不渝:月亮有圆有缺,但蟾蜍的心却是恒定不变的。盈亏,月圆时称为“望”,月缺时称为“晦”。精辉:月光的精华。须臾:片刻时间。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作者陈维炳是浙江瑞安人,官至刑部尚书。陈石闾即陈维炳之字。这首诗是诗人赠给陈石闾的一组诗,共五首,故题曰”赠陈石闾”。
第一首以赞扬陈石闾为官廉洁、正直为旨。诗人首先描绘了陈石闾的品格形象,说他像那五光十色的宝玉一样,闪耀着晶莹的光芒;又比作明澈见底的明珠,照耀着人们的心田。接着写他刚直无私的品质:他的光辉足以启发蒙昧无知的人,令他们感到惊异而惭愧。这两句赞美了陈石闾的品德与才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陈石闾的敬仰之情。
第二首写诗人与陈石闾的意外相遇。诗人用两个比喻来形容这种意外相遇,一是说陈石闾如同从天而降的神剑,二是说陈石闾犹如天上的明月,令人瞩目而向往。最后一句“精灵相趋扶”更生动地表达了两人之间的默契和友情。
第三首写诗人对陈石闾的赞誉。诗人称赞陈石闾就像月宫中的蟾蜍一样,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本性。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陈石闾坚定信念的敬佩之情。
第四首继续写诗人对陈石闾的赞赏。诗人用一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月亮有圆有缺,但蟾蜍之心却始终不变。这两句话既体现了他对陈石闾坚守信仰的赞扬,也反映了他对世事变迁的看法。
第五首是整组诗的结尾,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陈石闾的美好祝愿。他希望两位好友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携手前行,共同追求更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