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变气候,万象澄幽光。
白月下野草,蟋蟀鸣东厢。
清飙乘因来,淅淅吹单裳。
感彼离根蓬,飘飖随风扬。
达人涤滞虑,独坐亲寒芳。
游目送孤云,遐心与俱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天地变气候,万象澄幽光 - 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万物生长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白月下野草,蟋蟀鸣东厢 - 此句描写了夜晚的宁静景象,月光下的草地显得格外静谧,蟋蟀的叫声在东厢响起,营造了一种寂静而祥和的氛围。
清飙乘因来,淅淅吹单裳 - 此句描述了微风的轻柔,它轻轻吹拂着衣物,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感彼离根蓬,飘飖随风扬 - 此句表达了离别的情感,比喻人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一样,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达人涤滞虑,独坐亲寒芳 - 此句表达了达观的人生态度,通过独自坐着享受寒露之香,洗涤心中的杂念。
游目送孤云,遐心与俱忘 - 此句表达了超脱世俗的境界,将目光投向天空中的孤云,让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世间的烦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自然景色,通过对天地、白月、蟋蟀等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形象和意象,如“白月”、“清飙”、“淅淅风声”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诗人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组合和运用,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态度和感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