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相知,百年徒聚首。
声气偶一投,万里如左右。
往昔少壮时,慷慨慕良友。
献策来京门,疏狂纵杯酒。
酒酣诗亦成,往往在人口。
流传感君听,谓我才八斗。
抚躬虽自惭,思君愿携手。
客路每多歧,未免牛马走。
蹉跎出雄关,遂令此情负。
嗣复各一天,宦途岂能偶。
知已会良难,神交实已久。
去秋一邂逅,既见还疑否。
相对如梦中,相怜惜老丑。
所幸身尚存,相期各不朽。
岂谓事多违,离别随其后。
相送发长吁,寸心诚何有。

【注释】

  1. 黔南锦屏:指今贵州省的锦屏县,是明代贵州的重要军事重镇。
  2. 献策来京门:指王兼善进京向皇帝献计献策。
  3. 疏狂纵酒樽:指王兼善性格豪放,喜欢喝酒。
  4. 抚躬自惭:自责自己不如人。
  5. 客路多歧:指旅途中岔路很多。
  6. 嗣复各一天:指后来他们又各奔前程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天天相见。
  7. 宦途岂能偶:宦途(仕途)岂能偶然?
  8. 知已会良难:知己难得。
  9. 去秋一邂逅:去年秋天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
    【翻译】
    人生不相识,百年才相逢;我们的声音气派相似,万里之遥如近邻。
    往昔少壮时,我志向远大慕名交好的朋友;献策入朝廷,豪饮纵情酒中仙。
    饮酒尽兴诗也成,常常流传于人口中。传唱感君听,谓我才八斗高。
    扪心自问常惭愧,思君愿携手共度此生。
    道路坎坷多歧路,不免像牛马一样奔波劳碌。
    蹉跎岁月出雄关,却令此情负于心。
    后来各自有新日,宦途岂能偶然遇?
    知己难得能相知,神交已是多年久。
    去年秋天偶然见,相见后还怀疑真假。
    相对如同梦中景,彼此怜悯老丑相。
    幸运的是身体尚健康,希望我们都能长存世。
    哪料到事情总违逆,离别总是随之而来。
    相送之时发长叹,我的心中实无遗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朋友王兼善赴黔南锦屏任上所写的送别之作。全诗抒发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他的前程寄予的深切期望。
    开头四句“人生不相知,百年徒聚首。声气偶一投,万里如左右”,表达了对朋友长久分别、相聚甚少的无奈之情。这四句以“百年”开篇,既点明了时间概念,又强调了与朋友的分离之久。诗人用“百年”和“声气”两个词语,将二人之间的友谊比作永恒的纽带,即使分隔两地,也仿佛彼此就在身旁。然而“百年”之后,他们只能“聚首”,而无法真正“相聚”。这种表达方式既凸显了时间的无情,也突出了友情的可贵。
    中间六句则通过描绘朋友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状态,进一步加深了对友情的理解。“往昔少壮时,慷慨慕良友。献策来京门,疏狂纵杯酒。”诗人回忆过去与朋友一同游历四方、共同追求理想的美好时光,那时他充满豪情壮志,追求着美好的未来。“献策来京门”,指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王兼善毅然决然地进京向皇帝献计献策。“疏狂纵酒樽”,则是描述他豪爽直率的性格特点,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宴会之中,他都能畅所欲言,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酒酣诗亦成,往往在人口。流传感君听,谓我才八斗。”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朋友饮酒作诗的场景,以及他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他的诗歌不仅流传广泛,而且深受人们喜爱和敬仰。“谓我才八斗”,更是对朋友才华的赞誉和赞美,表明了他对朋友深深的敬仰之情。
    诗人转入现实,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前程的关切和期待。“抚躬虽自惭,思君愿携手。”尽管自己内心感到愧疚和不安,但仍然希望能够与朋友再次携手共进,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深深牵挂。
    最后两句“客路多歧,未免牛马走。蹉跎出雄关,遂令此情负”。诗人用“客路多歧”、“未免牛马走”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朋友面临的艰难险阻和困境。然而,尽管身处困境,朋友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断努力向前。“蹉跎出雄关”,则暗示了朋友在逆境中奋发向上,不断突破自我,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还是无法避免被命运所负,未能实现自己的夙愿。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方式,深刻地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和曲折多变。全诗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