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璞不畏戕,遂尔成奇珍。男儿顺逆不中变,始能涉世称完人。
山左孝廉宫怡云,挟策万里官南滇。循声屡著屡迁擢,天家重赖为屏藩。
钧陶万姓甫三载,颂声尸祝将千年。那知泸水出妖蜮,能使阴晴变朝夕。
含沙吐气生毒霪,潜身射人人不测。炎天呼吸成严冬,当之草木凋青葱。
我公植身如古柏,根蟠厚地枝撑空。独能历险不受剥,长留黛色参苍穹。
归来对镜须眉白,荏苒行年已七十。回首荣枯境屡更,持身终始无改易。
黄生为写七柏图,状君坚节生年符。丹穴鸳雏受密荫,老干中有神灵扶。
从兹日月任流转,亭亭屹立高山隅。

【题解】

此诗为作者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作。诗人在滇南任上,目睹当地山高水长、民风纯朴、自然景色奇丽的风光和当地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深感欣慰。他以“七柏”自喻,歌颂了云南人民的高尚品德,表现了诗人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注释】

  1. 大璞:未经雕琢的玉石。
  2. 戕:伤害。
  3. 奇珍:珍贵的宝物。
  4. 男儿:男子。
  5. 顺逆不中变: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6. 涉世称完人:在社会上能够保持完美无缺的品格。
  7. 山左孝廉宫怡云:即山左孝廉宫怡云,官名。
  8. 挟策:拿着书简。
  9. 南滇:指云南。
  10. 循声屡著屡迁擢:按照皇帝旨意办事。
  11. 天家:天子之家,这里借指清王朝。
  12. 钧陶:治理。
  13. 三载:三年。
  14. 颂声尸祝:颂扬之声,祭祀神灵的礼仪。
  15. 妖蜮:鬼怪,比喻坏人。
  16. 阴晴变朝夕:形容变化无常。
  17. 含沙吐气生毒霪(yín):像含沙射影一样地吐露恶毒之言。
  18. 潜身射人:暗中害人。
  19. 炎天呼吸成严冬:炎热的天气里,呼吸都成了冬天。
  20. 黛色:黑色。
  21. 黄生:作者的好友。
  22. 七柏图:指描绘松柏坚韧不屈的画图。
  23. 丹穴鸳雏:丹穴,传说中产玉的地方;鸳雏,鸳鸯之子。
  24. 老干:《庄子·逍遥游》中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朝菌不知道一天是早晨还是傍晚,蟪蛄也不知道一年是春夏秋冬。后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衰老、腐朽。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借云南山川的壮丽、气候的奇寒,来写自己不畏艰险,坚持原则的精神,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首尾照应,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景,后半部分则主要抒情。前半段共八句,其中第一句写景,其余七句写景兼叙事。第一句写大璞不怕摧残,最后一句写大璞终能成为奇珍,这是写景,同时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比喻,暗示了人只有经受住磨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第二句写男子无论顺境逆境都不改变本性,这是写景,同时又是对人生的议论。第三句写山左孝廉宫怡云,第四句写他多次升迁,受到皇帝重用。第五六两句写他的政绩,第七八两句写他的人品。接着,诗人又写了他对云南山川的热爱,以及他对当地人民的赞美。第九十句是全诗的重点部分,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先描写了当地的山水景色,然后再写到当地人民的美德。这两句不仅写出了云南的山水之美,而且写出了云南人民之美;既写出了他们美如画的外表,又写出了他们内在的美德。接着,诗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去写云南的山水之美——云南的大坝,把云南的大湖比作大海,把湖水比作镜子,把湖水映出的月亮比作天上的星星。这样,不仅写出了湖水的美丽,也写出了云南人民的美好品德。再往后写,诗人又通过写云南的气候特征,进一步突出了云南人民的良好素质。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强调了他赞美云南人民的美德。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云南人民的深深爱意,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