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署西偏地疏豁,琅玕森翠千株列。
离立潜通江上云,青苍不畏严冬雪。
眼中繁卉任荣枯,岁晚奇姿挺孤洁。
我时乘兴步亭林,微吟徙倚扪高节。
千亩何须傲列侯,三径矜能款明月。
静对幽丛妙悟生,爽聆清籁天机发。
自昔文人爱此君,我亦钟情若饥渴。
方生为我作画图,雨干烟梢尽奇绝。
黄筌与可未为工,潇湘淇水悬蓬室。
盛夏摊书作卧游,中有凉飙扫炎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画竹图,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解释:
- 题方竹楼画竹:这是第一句,描述了画的主题。
- 县署西偏地疏豁,琅玕森翠千株列:这句诗描绘了县署西边的开阔地带,那里有上千株绿树成荫,如同宝石般闪烁。
- 离立潜通江上云,青苍不畏严冬雪:这句诗描绘了竹子独立于江边,与江上的云彩相联系,即使面对严冬的大雪,也毫不惧怕。
- 眼中繁卉任荣枯,岁晚奇姿挺孤洁:这句诗描绘了眼中的繁花虽然会凋零,但竹子在寒冷的冬天却依然保持着独特的美丽和清洁。
- 我时乘兴步亭林,微吟徙倚扪高节: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亭子里行走的情景,微吟着,徒倚着,摸到了高高的竹子。
- 千亩何须傲列侯,三径矜能款明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观点,认为千亩的田地并不需要去炫耀它的主人,而只需要有三条小径来欣赏明月就足够了。
- 静对幽丛妙悟生,爽聆清籁天机发:这句诗描述了诗人静静地面对着幽静的竹林,从中悟出了道理,并且听到了清新悦耳的声音,这些声音就像是自然的天籁之声。
- 自昔文人爱此君,我亦钟情若饥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热爱,就像古代的文人一样,他也非常喜爱竹子,这种喜爱就像饥饿的人渴望食物一样。
- 方生为我作画图,雨干烟梢尽奇绝:这句诗描绘了画家为诗人创作了一幅画,这幅画中描绘的是雨后烟消云散的竹林,充满了奇妙的色彩。
- 黄筌与可未为工,潇湘淇水悬蓬室: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家的评价,虽然黄筌和李公麟都很擅长绘画,但是潇湘的竹子和淇水的波浪悬挂在小屋上,这些景色更加生动有趣。
- 盛夏摊书作卧游,中有凉飙扫炎热: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天躺在床上看书的情景,书中描述的是清凉的风,扫走了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