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饮马,暮饮马,朝朝暮暮长城下。长城秋高月色昏,哀笳吹月愁云屯。
阴风黯惨低不散,中有万古征人魂。秦皇汉武勤远略,百万健儿委沙漠。
白骨纵横化鬼磷,尸尸闪闪惊羁魄。封侯之愿久已灰,父母妻儿生死疑猜。
登高望,隔黄埃。但闻窟中水呜咽,水流尽是当年血。
欲哭不成声,肝肠已寸裂。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全诗共四首。其中第一首题为《饮马长城窟》。

“饮马长城窟”,即在长城脚下饮马。这是一首描写征夫思妇悲苦生活、表达征夫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的边塞诗。

前四句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征人,每日都在长城脚下饮水休息。这几句诗通过描绘一幅幅动人的生活画面,表现了征人的辛勤劳碌以及他们生活的艰辛。“朝饮马,暮饮马,朝朝暮暮长城下”这一句,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一幅壮阔的画面:太阳初升时,士兵们就骑着马奔赴战场;夕阳西下的时候,又回到了长城脚下。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这种艰苦的生活,让士兵们倍感疲惫和无奈。他们虽然身经百战,但仍然不得不忍受着这样的痛苦。

“长城秋高月色昏,哀笳吹月愁云屯。”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深秋时节的景象:长城之上,秋风萧瑟,月亮被乌云笼罩,显得有些暗淡不明。此时,士兵们正在吹奏着凄厉的笳声,那笛声如同哀嚎,让人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忧愁。这种环境氛围,让士兵们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阴风黯惨低不散,中有万古征人魂。”这句诗描绘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寒风呼啸,乌云密布,仿佛要将大地淹没。在这样的环境中,士兵们的灵魂似乎也变得飘渺不定,无法找到归宿。这种情景让人不禁感叹:这些英勇的士兵,他们的魂魄都寄托在哪里呢?

“秦皇汉武勤远略,百万健儿委沙漠。”这句诗回顾了历史上两位伟大的君主——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辉煌业绩,他们为了国家的强盛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战争,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将士兵派往遥远的边疆。然而,尽管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却未能抵挡住外敌的入侵。那些被派去征战的士兵,有的不幸战死沙场,有的则被迫流放到荒凉的地方。

“白骨纵横化鬼磷,尸尸闪闪惊羁魄。”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悲惨的画面:战场上到处都是白骨,它们被风吹散在地上形成一片片磷火般的阴影。那些幸存下来的士兵,有的已经腐烂成骷髅,他们的尸体在月光下闪烁着光芒,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他们的悲惨遭遇。这种残酷的现实让人感到震惊和痛心。

“封侯之愿久已灰,父母妻儿生死疑猜。”这句诗表达了士兵对功名利禄的渴望已经破灭的痛苦感受:原本希望通过建功立业来获得封侯赏爵的愿望,如今已经变得遥不可及。他们思念着远方的家人,不知道他们的安危,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这种情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登高望,隔黄埃。但闻窟中水呜咽,水流尽是当年血。”这句诗描绘了士兵们站在高处远望的情景:他们只能隔着一层黄色的尘土看到远处模糊的景物。耳边传来的是一声声悲怆的哭声,那是战士们在哭泣他们的战友们。他们看着清澈的流水,想到自己曾经在这里经历过的战斗,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悲伤和不舍之情。

“欲哭不成声,肝肠已寸裂。”这句诗表达了士兵们内心的痛苦和绝望:他们想要哭泣却又哭不出来,因为悲痛让他们失去了控制。他们的肝肠已经被撕裂开来,无法再继续承受这份痛苦。这种情感让人深感震撼和痛心。

这首边塞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忠诚坚定的战士形象。同时,它也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破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