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由来恨古人,玉棺空贮暂时身。
白云不管慈帏泪,黄土难分翠被春。
十里龙沙山作主,一抔马鬣塔来宾。
长安西韨悲风起,身死名全莫漫嗔。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火葬由来恨古人,玉棺空贮暂时身。
    火葬是一种古老的丧葬方式,它源于古代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死后世界的信仰。在这里,作者表达了对古人用火葬这种方式处理尸体的遗憾之情。他认为火葬是对死者的一种不尊重,因为火葬会使人的灵魂无法得到净化和升华。而将尸体放入玉棺中则被认为是一种更高级、更庄重的处理方式。但玉棺空空如也,只存放着暂时的身体,这使作者感到无比的惋惜和悲哀。

  2. 白云不管慈帏泪,黄土难分翠被春。
    这里的“慈帏泪”指的是母亲在丧子之痛下流下的泪水,而“黄土难分翠被春”则是形容墓地上的景象。诗人用“白云”和“黄土”来描绘墓地的环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荒凉和孤独的氛围。而翠被春则是指墓前摆放的美丽花环,虽然美丽却难以抵御死亡的侵蚀。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伤。

  3. 十里龙沙山作主,一抔马鬣塔来宾。
    这里的“龙沙”是指沙漠,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而“马鬣塔”则是一种特殊的塔形坟墓,形状像一匹战马的鬃毛。诗人用这两个词汇来形容墓地的形状,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墓地的庄严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

  4. 长安西韨悲风起,身死名全莫漫嗔。
    这里的“长安”是唐代的都城,而“韨”则是形容风吹过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风起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而“身死名全莫漫嗔”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无论生死与否,他都希望逝者能够得到尊重和认可,不要受到他人的嘲笑和讥讽。

这首诗通过对火葬、玉棺、墓地等元素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无尽哀思。他通过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死亡的看法和态度,以及人们对于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