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尽春花复听莺,此间声色有谁争。
双柑未绝炎方味,斗酒仍耽昨夜晴。
好韵远酬龙塞曲,娇歌不让凤楼笙。
金丸岂到穷山处,一任阴森坐树鸣。
这首诗是南宋文学家汪元量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看尽春花复听莺,此间声色有谁争。
译文:看遍了春天的花,又去聆听黄莺的鸣叫,这世间的声音和色彩又有谁能与之争锋呢?
注释: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花儿开放,鸟儿欢快地歌唱(看尽春花),黄莺的叫声清脆悦耳(听莺)。这里强调的是大自然中的声音和色彩的美丽(此间声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双柑未绝炎方味,斗酒仍耽昨夜晴。
译文:柑橘的味道还未散尽,炎热的地方还有它的风味,斗酒依然沉醉于昨夜的晴朗。
注释:柑橘是一种水果,常在夏天成熟。这里的“炎方”指的是炎热的地方,如南方。诗人在这里描绘了自己喜欢柑橘的味道,可能是因为这种水果在炎热的夏季更受欢迎(双柑未绝炎方味)。斗酒则是指大量饮酒,而“昨夜晴”可能是指天气晴朗,让人心情愉悦。因此,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柑橘的喜爱以及享受夏日时光的情感。
好韵远酬龙塞曲,娇歌不让凤楼笙。
译文:优美的歌声远远地回应着龙塞的曲调,娇美的歌声不让凤楼的笙乐占据上风。
注释:“龙塞”可能是地名,指代某个地方,而“凤楼”则指的是华丽的建筑物或宫殿。这句诗中的“好韵”、“娇歌”都是形容声音的美好和动听。诗人在这里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龙塞曲调、凤楼笙乐)来表达自己对这两种音乐的不同感受。他可能认为凤楼笙乐更加动听,因此将娇美的歌喉与之相比,显示出自己的自信(不让凤楼笙乐占据上风)。
金丸岂到穷山处,一任阴森坐树鸣。
译文:难道金子能到达深山的尽头吗?任凭那阴暗森严的树木发出响声(金丸岂到穷山处)。
注释:“金丸”可能是某种珍贵之物,但在这个上下文中并不明确。而“穷山”指的是非常遥远、难以到达的地方。整句诗的意思是说,金子虽然珍贵,但终究无法到达那些偏远、昏暗、没有光明的地方(穷山处)。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理,即事物总有其局限,不能强求达到最高境界或目标。同时,也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味,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春花、黄莺、柑橘等自然美景,以及龙塞曲调和凤楼笙乐的音乐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热爱与追求。诗人在赞美这些美好事物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