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囷大木不知名,甲子何因问杳冥。
雨露饱承贞晚节,沧桑阅尽幻奇形。
兰成对此还增感,宣武当年独未醒。
且醉湘君千岁酒,饱看山色郁青青。
【注释】
重登君山偶成四律:这是作者重游岳州时,在君山游览,看到景色优美,有感而作的四首诗。
轮囷(qūn qūn )大木:形容树木高耸入云。不知名:不知是什么树。甲子,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甲子为一轮。何因:为什么?杳冥(yǎomiǎn),模糊隐约貌。
雨露饱承贞晚节:意思是说这棵大树生长得如此茁壮、茂盛,是因为它承受了雨露的滋养;同时它也见证了国家的兴衰变迁。
沧桑(sāngcāng),世事变迁,世事沧桑,这里指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阅尽:经历、看尽。幻奇形:指各种形态。
兰成:作者自称。还增感:更增加了感慨。宣武:东晋大将谢安的字。独未醒:只有谢安一个人没有清醒过来。
湘君:指湘妃。千岁酒:千年的酒。
【赏析】
此诗是作者游历岳州时所做,表达了他看到君山美景后的喜悦心情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一联“轮囷大木不知名,甲子何因问杳冥”。诗人登上君山后,看到了一棵参天大树。诗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树,于是询问原因。诗人通过这一动作,引出了对这棵树的感叹:它生长得如此壮观,历经风雨而不倒,经历了多少年的变迁,仍然屹立在那里,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出自己对于祖国山河的敬仰之情。
第二联“雨露饱承贞晚节,沧桑阅尽幻奇形”。诗人认为,这棵大树之所以能够生长得如此茁壮、茂盛,是因为它承受了雨露的滋养,见证了国家的兴衰变迁。这里的“贞晚节”指的是这棵大树经过长期的风风雨雨,依然能够坚韧不拔地生存下来,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品质。而“阅尽沧桑”则表明这棵大树经历了无数的世事变迁,已经变得非常老迈了,但它依然屹立在那里,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存在。
第三联“兰成对此还增感,宣武当年独未醒”。诗人在这里用“兰成”来比喻自己,暗示了自己与这棵大树有着相似的品质和情怀。而“宣武当年独未醒”则是说只有谢安一个人没有清醒过来,这里的“宣武”指的是东晋大将谢安。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
第四联“且醉湘君千岁酒,饱看山色郁青青”。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想要与这棵树共度时光的愿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祝福,希望国家能够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