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爵各美饵,鹜趋入网罟。
猗嗟范少伯,五湖当茅土。
典午倒太阿,强藩日跋扈。
季鹰思首邱,莼鲈易华膴。
卓哉天随子,骚坛列旗鼓。
采荈顾渚山,絜身谢尘组。
奕世感清芬,合祀隆醴脯。
萧萧岁寒松,劲节风千古。

《三高祠》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当时作者在江陵,曾因避安史之乱而南奔。诗中通过描写范蠡、陶朱公、张翰等人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居山林、不慕荣利的志趣。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译文:

三高祠

名爵各美饵,鹜趋入网罟。
猗嗟范少伯,五湖当茅土。
典午倒太阿,强藩日跋扈。
季鹰思首邱,莼鲈易华膴。
卓哉天随子,骚坛列旗鼓。
采荈顾渚山,絜身谢尘组。
奕世感清芬,合祀隆醴脯。
萧萧岁寒松,劲节风千古。

注释与赏析:

  1. 名爵各美饵:指各种美味佳肴,比喻世间的各种诱惑。
  2. 鹜趋入网罟:像鸭子一样盲目地被引诱进入渔网之中。
  3. 猗嗟范少伯: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功成身退著称。他曾经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后选择隐退江湖,传说他在五湖(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一带)隐居。
  4. 典午倒太阿:典午,即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太阿,宝剑名。这里比喻权柄落入他人之手。
  5. 强藩日跋扈:强藩,强大的藩王;跋扈,放纵任性。这里指的是一些藩王势力强大,无法无天。
  6. 季鹰思首邱:季鹰,即晋代人张翰(字季鹰);首邱,指东晋时人孟嘉在洛阳听到鸡叫就起舞,后来称故乡为“首邱”。这里比喻思念家乡。
  7. 莼鲈易华膴:莼,一种水生植物,古人常用来象征家乡;鲈,即鲈鱼,也常被用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华膴,指肥沃的土地,这里比喻家乡的美好。
  8. 卓哉天随子:指范蠡的远见卓识,能够看透世事,不受外界干扰。
  9. 骚坛列旗鼓:骚坛,指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旗鼓,指声势浩大的场面。这里比喻文人聚会时的热闹场景。
  10. 采荈顾渚山:荈,指当地的特产茶;顾渚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南。这里描述作者在顾渚山采摘茶叶的情景。
  11. 絜身谢尘组:絜身,意为保持清白的身心;尘组,指世俗纷扰。这里表示作者想要远离红尘,保持一颗清净的心。
  12. 奕世感清芬:奕世,形容家族世代;清芬,指高尚的道德风尚。这里表示家族世代都保持着高尚的品德。
  13. 合祀隆醴脯:合祀,指祭祀时将不同地方的贤人一起祭祀;隆,意思是尊崇;醴脯,指祭祀所用的酒和祭品。这里表示祭祀时对不同地方的贤人的崇敬之情。
  14. 萧萧岁寒松:萧萧,形容声音凄凉;岁寒松,指经受住了严寒考验的松树。这里比喻那些坚韧不拔的人。
  15. 劲节风千古:劲节,指坚韧的品质;风千古,意味着这种品质流传千古。这里表示这种品质具有永恒的价值,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译文:

名爵各有诱惑,像鸭子一样盲目地被引诱进入渔网之中;就像范蠡那样明智,选择在五湖隐居。权柄落入他人之手,强藩难以控制局势;我思念家乡,如同张翰那样怀念故土。范蠡的智慧卓绝,能够在骚坛上指挥如挥动旗帜;我在顾渚山上采摘茶叶,保持清白的身心,远离尘世纷扰。家族世代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受到人们的尊崇;祭祀时对不同地方的人们一起祭祀,尊崇之情深厚。那些历经岁月考验的松树,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这种品质流传千古,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范蠡的隐居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山林、不慕荣利的追求。同时,通过对比强藩的跋扈和范蠡的智慧,强调了智慧和品德的重要性。此外,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也十分生动,如“鹜趋入网罟”用鸭子的形象来形容人们被诱惑而陷入困境的状态,“劲节风千古”则用松树的坚韧来形容那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们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