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落拓几人知,又向山神寄所思。
鸦点萧疏衔夕照,雁行飘泊各天涯。
泉鸣深涧桓伊逐,风卷灵旗柳设祠。
独镇洞庭八百里,千秋砥柱障清时。
【诗句】
青衫落拓几人知,又向山神寄所思。
鸦点萧疏衔夕照,雁行飘泊各天涯。
泉鸣深涧桓伊逐,风卷灵旗柳设祠。
独镇洞庭八百里,千秋砥柱障清时。
【译文】
我身着青色衣衫,却无人知晓我的落魄和孤独,只能向山神倾诉我心中的思念之情。
乌鸦在萧瑟的树林中盘旋飞翔,嘴里叼着夕阳的余晖,而大雁则各自漂泊在天涯海角。
泉水在深深的山谷回荡不息,仿佛是古代的桓伊在那里追逐音乐的节奏;风拂动着旌旗,仿佛是在为那些在柳树下祭祀神灵的人祈祷祝福。
我独自守护着洞庭湖,这片广阔的土地已经经历了八百年的岁月,它就像一块千年不移的砥柱,阻挡了所有的浊流,保护着清澈如水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重登君山后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传达了他的情感和思想。诗中的“青衫落拓几人知,又向山神寄所思”两句,表达了他对世俗的不屑和对自然的向往。他身着青色衣衫,身处落拓之中,却无人理解他的志向和抱负。然而,他却选择了向山神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山神”既指自然界的山川河流,也指一种精神寄托。诗人通过对山神的诉说,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鸦点萧疏衔夕照,雁行飘泊各天涯”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诗人用“鸦点萧疏”来形容黄昏时分的景象,用“衔夕照”来比喻乌鸦口中叼着夕阳的情景。而“雁行飘泊”则形象地描绘了大雁在空中飞翔时排成的队形,它们各自飞向遥远的天边。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追求。
“泉鸣深涧桓伊逐”,这句诗中的“泉鸣”指的是泉水在山谷中流淌的声音,而“桓伊逐”则是形容泉水声如同古代音乐家桓伊演奏的乐曲一样悦耳动听。这里的“桓伊”并非实指古代音乐家,而是借用其名来赞美泉水的美妙之声。诗人将泉水声比作桓伊的音乐,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风卷灵旗柳设祠”中的“灵旗”是指随风飘扬的旗帜,而“柳设祠”则暗示了人们在柳树旁设立祭坛以祈求神灵保佑的场景。这里的“柳设祠”并不是实际存在的祭坛,而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通过这一描述,诗人表达了他对人间烟火气息的眷恋以及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之情。
最后两句诗“独镇洞庭八百里,千秋砥柱障清时”中的“独镇洞庭”指的是诗人独自守护着洞庭湖这个广阔无垠的湖泊。而“砥柱障清时”则意味着这块砥柱像一座坚固的屏障一样,保护着湖水的清澈和宁静。这里的“洞庭”和“砥柱”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它们分别代表了自然景观和文化符号。诗人通过这两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待和自己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