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兵革话承平,几见承平话战争?
鹤尽羽书风尽檄,儿谈海国婢谈兵。
梦中疏草苍生泪,诗里莺花稗史情。
官匪拾遗休学社,徒惊绛灌汉公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内容涉及战争和政治腐败等问题。下面是逐句的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译文:

曾听人说兵戈平息了战乱,如今却看到战乱又起波澜;
鹤已飞尽,书信如风,檄文遍布各地,孩童谈论的都是国事家事;
梦中写下奏疏,苍生流泪悲伤,诗中描绘的莺歌燕舞不过是稗官小说的情节;
官宦子弟不学无术,反而拾遗补缺,真是让人惊诧不已;
汉朝的萧何、曹参等公卿之臣,如今也成了朝廷中的笑话。

注释:

  1. 寰海:指天下或四海之内。
  2. 后十首:这是白居易的一组诗的序言,暗示后面会有十首诗。
  3. 兵革:战争。
  4. 承平:太平时期,这里指战争结束之后的国家和平稳定时期。
  5. 儿谈:孩子(儿童)谈论。
  6. 海国:泛指南方的国家或地区。
  7. :古代对妇女的称呼。
  8. 疏草:指上书给皇帝的奏疏。
  9. 诗里:诗歌之中。
  10. 莺花:春天的景象,常用来代指春天。
  11. 稗史:指非正史记载的历史故事或野史传说。
  12. 官匪:指官吏和强盗。
  13. 学社:学校和学术社团。
  14. 绛灌汉公卿:指汉代的丞相萧何和御史大夫曹参,他们曾是汉朝的重要官员。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不满和忧虑。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时期的怀念以及对战争频发的无奈。接着四句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混乱。最后四句则是对当时官场腐败和官员无能的讽刺。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