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夕如人语,风声在柳条。
寒虫留屋角,野烧入山腰。
小院秋将老,长吟酒未消。
坐看残夜月,低度隔溪桥。
《秋夜》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象的诗歌。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朱淑真,宋代女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描写爱情和生活琐事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下层妇女的生活状态和个人情感,风格哀婉动人。朱淑真的诗作中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渴望,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诗句原文: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寒虫留屋角,野烧入山腰。
小院秋将老,长吟酒未消。
坐看残夜月,低度隔溪桥。逐句释义:
-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秋天的夜晚清凉宁静。
- “秋气清”描述的是秋夜特有的清冷气息,与“夜久无眠”形成呼应,表达了诗人因思虑过多而难以成眠的心境。
- “烛花频剪”意味着诗人为了驱散孤独,频繁剪断蜡烛的花边,象征着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 “欲三更”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感和深夜时分的到来,暗示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和对夜晚的恐惧。
- 寒虫留屋角,野烧入山腰:寒冷的夜晚,蟋蟀的叫声在屋角回响,野火在山间蔓延。
- “寒虫留屋角”形象地描绘了蟋蟀在秋天夜晚的活动,它们在寂静的角落鸣叫,增添了夜晚的寂静和冷清感。
- “野烧入山腰”则展现了野外的火光,它不仅照亮了夜色,也映射出人类活动的踪迹,反映出人与自然的互动与和谐共存。
- 小院秋将老,长吟酒未消:岁月流转,秋天即将过去,诗人仍独自饮酒吟诗。
- “小院秋将老”表达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更迭,秋天即将结束,预示着新的开始或变化。
- “长吟酒未消”反映了诗人沉浸在诗意中无法自拔,饮酒成为了他排遣孤独的方式。
- 坐看残夜月,低度隔溪桥:静坐欣赏残破的月亮,静静地渡过溪流。
- “坐看残夜月”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夜空中的残月,感受着它的美丽同时也感受到了时光的无情。
- “低度隔溪桥”表现了诗人在溪流旁度过夜晚,可能伴随着思考和反思,也可能是对未来的某种期盼或忧虑。
朱淑真的《秋夜》不仅是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与自然和社会的微妙关系。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朱淑真的创作特色及其时代背景,同时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