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错惊心铸六州,土崩何曰奠金瓯。
祗馀野史亭中语,落日青山一片愁。
注释:我深感震撼,大错铸成六州。土崩瓦散,何言奠金瓯?
只剩下野史亭中语,落日青山一片愁。
赏析:诗人对孙吴的灭亡感到痛心疾首,感叹其大错铸成。孙吴的灭亡给国家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损失,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诗人通过对比孙吴的历史,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感慨。诗中用“落日青山一片愁”来表达诗人对历史的哀思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
大错惊心铸六州,土崩何曰奠金瓯。
祗馀野史亭中语,落日青山一片愁。
注释:我深感震撼,大错铸成六州。土崩瓦散,何言奠金瓯?
只剩下野史亭中语,落日青山一片愁。
赏析:诗人对孙吴的灭亡感到痛心疾首,感叹其大错铸成。孙吴的灭亡给国家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损失,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诗人通过对比孙吴的历史,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感慨。诗中用“落日青山一片愁”来表达诗人对历史的哀思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
【注释】 (1)忠孝:忠诚与孝顺。名家:名门世家,指世代为官的家族。 沈隐侯:即沈万三,字仲荣,号东山,江苏吴江县(今属苏州)人。明永乐年间迁籍无锡,后定居吴江,是江南著名的富户。 分巡:地方官的临时职务,由朝廷委派。弭节:驾着马,不使马奔驰的意思。扬州:明代的都城。 楹书:悬挂在堂屋两侧的对联。庭训:家中长辈对子弟的言教。成宪:已成定规。锦缆牙旗:指军用物资和仪仗。上游:居处之地。 一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内容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进行具体分析。此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注意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再分析作者的情感以及诗歌的主旨。 “尔泛楼船去使倭”,意思是说:你们乘坐楼船远行,出使日本。“使倭”即出使日本,这里指唐与日本的友好往来。“怜馀卧病独悲歌”
【注释】 (1)强邻:指强大的邻国。强:强大。 (2)斗:争斗,这里指交战。 (3)东风:指春天的风。 (4)月支:汉代西域国名,在今中亚阿姆河流域。 (5)自封原失计:意思是自己给自己加封,反而失去了计策。 (6)中立坐成雌:意指在两国之间采取中立立场,却成了弱者。 (7)瓶罄嗟罍耻:意为空瓶子发出声响,就像人发出的悲哀之声一样,感到羞愧难当。 (8)儿孤记母慈:意为孩子孤独
译文: 江南的离别已经三年,书信送到樱花还未盛开。 李白世人都想杀他,陶潜我却难以回去。 诗应当是子传家学,事情发生后感慨英才难遇。 满眼瞻仰乌鸦才停止,可能安稳地卧在淞隈。 注释: 1. 江南:这里指代诗人的家乡或所在地。三载:三年。 2. 书到樱花:书信到达时恰逢樱花盛开的季节,但尚未见到开。 3.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著称。 4. 陶潜: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到底何人贼,传来四海惊 - 注释:究竟是谁成为了祸害,这个消息让四海为之震惊。 -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黄远生被害的震惊和不满,强调了黄远生的无辜和被害者的罪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2. 微生丁厄运,敌世讳才名 - 注释:我(诗人)也遭遇了不幸的命运,与世人避讳才能名声不同。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自己的不幸和对黄远生命运的同情
诗句释义: 1. 尚忆垂髫十五时,一篇大孝论能奇。 - "垂髫"指的是儿童时期,即头发垂至肩的年纪。"一篇"可能指的是一篇文章或一首诗。"大孝论能奇"中的"大孝"表示深厚的孝道,而"能奇"则意味着这篇文章或这首诗的内容非凡,令人惊奇。 2. 谁言后死无穷感,惭负先生远到期。 - "后死"可能指的是死后的思念或是对生命的感慨。"无穷感"表示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深深情感。"惭负"表示感到惭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作品,全诗如下: 除夕意绪甚恶答陈石遗 乡思如潮不可缄,连床何限语詀諵。 即今除夕非佳节,莫向桃符署旧衔。 译文: 除夕时分,我的心情却很糟糕,无法平静地回答你。家乡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我们连床而睡,谈论着各种话题。然而,现在正是除夕之夜,并非真正的佳节,我们不应该在此时谈论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天下诗才衡左海,故园胜处负楞岩。 译文:
九月十二日 重阳节过后余热未退,我预判霜风格外猛烈。 官家栽植的柳树渐渐失去生机,园中花卉趁着傍晚的阳光香气扑鼻。 月光昏暗传来遥远笛声,灯影明亮映照在画床上。 怅惘地凭栏眺望北极星,何处能见到寒光闪烁? 逐句释义: - 九月十二日: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心情的诗。 - 重阳已过犹馀热: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举行。诗句中的“重阳”指的是这个节日
【注释】: 1. 君:这里指沈涛。 2. 长三叹:多次叹息。 3. 遗山:指陆游。陆游号放翁,他乡为客时多以遗山自比。 4. 开路骅骝(hú liú):喻沈涛。骅骝,骏马。 5. 倚天冰雪势凌兢:比喻沈涛的诗气势雄伟、风格高峻。 6. 处陆长呴(xù)湿:意谓沈涛在陆地上也能如水一样滋润万物。 7. 服膺:心悦诚服,衷心佩服。 8. 教条: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9. 坐啸:悠闲自在地长啸。 10.
【注释】 去年六月初船南下,直指北方关山未解围。沧海狂流莽莽地横亘着辽阔的大地,晨光照耀下前路遥远而模糊不清。我们相看白发已盈头,长恐青山与愿违。垂涕为君通一语,华亭千载鹤孤飞。 译文及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沈涛的。诗中描绘了诗人送别挚友后,友人乘舟南行,自己则北归故国的情景。首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在“去年六月”,次句写友人去往淮、扬,而作者仍留在北地。三、四句写友人在茫茫大海之上
注释:贞元朝士已无多,梦得听到歌声后产生了某种想法。凭仗痴顽供度世,看人笑面渐如靴。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孙师郑的深切怀念之情。首句“贞元朝士已无多”,意味着在贞元年间,官员已经不多,这暗示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感慨。接着“梦得闻歌意若何”,诗人听到孙师郑的歌曲后,产生了某种想法,但具体内容无法得知。第三句“凭仗痴顽供度世”,表达了诗人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度过这个世界的决心
寥亮山阳笛一枝,子期新赋极凄其。 感音不独悲嵇吕,亦为当涂湣黍离。 注释: 寥亮:指声音高远清亮。 山阳:地名,在今江苏省淮安县境内。 子期:俞伯牙的琴师,相传曾与伯牙结为知音。 凄其:悲伤的样子。 感音:感动听者的感官。 不独:不仅。 悲嵇吕:《列子·汤问》载,魏文侯向老子请教治国之道,老子说:“善治者,不治。”庄子说:“正考父之宰也有‘三无’,何谓三无?”文侯问:“何谓三无?”庄子回答
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诗句:“大错惊心铸六州,土崩何曰奠金瓯。” - 注释:巨大的错误震惊了心灵,导致六州的崩溃。为什么要在土崩瓦解之后,还要说奠金瓯(比喻国家)。 - 赏析:此句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深感震惊和担忧,认为一个国家的毁灭并非偶然,而是由于重大的错误所致。诗人通过使用“铸六州”和“奠金瓯”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国家的破碎和灭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2. 诗句
这首诗的原文是: 题冲冠怒传奇残稿 临榆阅外草长青,卖国新猷见哭庭。 还恨人心不如古,更无一怒为娉婷。 注释解释: - 临榆阅外草长青:指在边境之外,看到草原上草长得茂盛。 - 卖国新猷:指出卖国家利益的新策略或计划。 - 哭庭:指因某种原因而悲伤流泪。 - 还恨人心不如古:指对现代人的心性感到失望。 - 更无一怒为娉婷:意指再也没有那种愤怒的情绪了
注释: 题冲冠怒传奇残稿:这首诗是作者在愤怒之下写的。 博得藩封向夜郎:博得藩封,即得到一个藩王的封号,向夜郎,指的是向夜郎国进贡。 忽传缟素为先皇:忽然听说朝廷为了悼念先皇,要用白色的丧服。 西南名义由来重:西南,指南方。因为南方瘴气重,所以用白布裹身,以表示哀悼。 又听铃声替戾冈:又听见了铃声,这是替代戾冈国的丧钟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愤怒之下写的。他看到朝廷为了悼念先皇
注释:这首《题冲冠怒传奇残稿》是一首咏史词。上片写琵琶记的创作过程,下片则借蔡伯喈之事抒发作者的感慨。 译文:把琵琶曲谱编成一本,聆听当年蔡伯喈的演唱。 赏析:此词以蔡伯喈的故事为创作题材,表达了词人对时世的不满和忧虑。全词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