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窥石下垂,仄步石横拒。
平生耻折腰,至此随仰俯。
兹为青莲龛,榛莽限深阻。
扪苔负壁行,魂弱不敢语。
悄然风叶飞,恐有山魈觑。
元人旧镵碑,洞狭不容武。
侧身偶蹲窥,砐硪垂玉箸。
昔人绝技传,未肯草木伍。
好奇此雕镌,作计亦良苦。
久立畏森寒,攓衣出苔户。
携将白石还,好向僧厨煮。

青莲洞

仰窥石下垂,仄步石横拒。

平生耻折腰,至此随仰俯。

兹为青莲龛,榛莽限深阻。

扪苔负壁行,魂弱不敢语。

悄然风叶飞,恐有山魈觑。

元人旧镵碑,洞狭不容武。

侧身偶蹲窥,砐硪垂玉箸。

昔人绝技传,未肯草木伍。

好奇此雕镌,作计亦良苦。

久立畏森寒,攓衣出苔户。

携将白石还,好向僧厨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青莲洞景色的七言古诗。全诗通过对青莲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一、二句描绘了诗人仰望青莲洞时的景象。“仰”字表现出诗人对青莲洞的敬畏之情;“窥”、“仄”二字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洞口徘徊的情景。

三、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不满,他不愿屈身俯首于世俗之中。这种心态与青莲洞的自然景象形成了一种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五、六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青莲洞的美景。“榛莽”一词形容了山洞周围环境恶劣,但青莲洞却在其中显得格外美丽。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青莲洞的喜爱之情,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接下来八、九句则转向了对青莲洞内景的描述。“扪苔负壁行”展现了诗人在洞穴中行走时小心翼翼的样子,而“魂弱不敢语”则表达了他在面对如此美景时的无力之感。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又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十、十一、十二句则是对青莲洞内雕刻艺术的赞美。“砐硪垂玉箸”形容的是洞穴内壁上的精美雕刻,而“昔人绝技传”则暗示了这些雕刻技艺并非易事,需要极高的手艺和耐心。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这种技艺的羡慕之情。

最后两句则回归到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他希望通过携带白色石头回到家乡,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青莲洞的美丽。这种情怀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见解,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