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堂月净螀啼露,主人爱客陈缣素。怪兹咫尺轩楹闲,何得突兀槎丫之古树。
细观劲翮翩然翻,想见炉锤笔端铸。我闻画鹰者,最数姜楚公。
边昭及林良,厥技颇亦同。纪也下笔相追从,方其冥想动真宰,意欲惨淡无天功。
当年侍从南薰殿,豹房日暮争嬉宴。泰彬前导朱寿来,追逐围场若驰电。
偶然点笔成此图,往往深情存谲谏。不图宫阙图草莱,寓意微茫果谁见。
嗟余枨触百感生,与此旧恨偏殊情。鹰兮禀气最猛鸷,啄睛掐脑群雏惊。
胡为敛伏不一试,草间狐兔犹纵横。北风昨夜萧关起,愿尔决云驰万里。
一击乱群穴,再击妖领死。扫除六合会有时,莫向凡禽惊爪觜。
吁嗟乎!材官突骑今岂无,驽疴局缩非壮夫。鹰兮鹰兮人不如,傥登刘表高台上,我亦乘风试一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画鹰的画家吕纪在华堂中创作鹰图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吕纪画鹰的过程,表达了对绘画技艺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华堂月净螀啼露,主人爱客陈缣素”描绘了华堂中的宁静和月光下的蝉鸣。这暗示着画鹰的环境应该安静、清幽,才能更好地表达出鹰的威猛和气势。同时,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款待也体现了主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客人的尊重。
第三句“怪兹咫尺轩楹闲,何得突兀槎丫之古树”表达了诗人对画鹰技法的赞赏。他认为吕纪能够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创造出如此雄伟的古树,真是令人惊叹。这里的“突兀”一词也表达了吕纪画鹰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
第四句“细观劲翮翩然翻,想见炉锤笔端铸”则进一步描绘了吕纪画鹰的过程。他仔细观察鹰的翅膀,仿佛能看到鹰在炉前被锤打成形的过程。这句诗不仅展示了吕纪精湛的技艺,也体现了他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第五句“我闻画鹰者,最数姜楚公”则是诗人对吕纪的评价。他认为吕纪是画鹰技艺最高的人之一,与历史上的姜子牙齐名。这里的“姜楚公”指的是姜尚,他在历史上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智慧和才华在历史上广为传颂。
接下来的第六句“边昭及林良,厥技颇亦同”则提到了两位与吕纪齐名的画家——边昭和林良。他们都有着高超的绘画技艺,与吕纪不分伯仲。这里的“厥技颇亦同”表达了诗人对他们技艺的认可和尊重。
第七至第十一句“纪也下笔相追从,方其冥想动真宰,意欲惨淡无天功”则描绘了吕纪的创作过程。他下笔如飞,心中构思着鹰的形象,试图捕捉到鹰的精神实质。这里的“惨淡”一词表达了吕纪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第十一句“当年侍从南薰殿,豹房日暮争嬉宴”回忆了吕纪曾经在宫廷中服务的经历。他曾经在皇帝的豹房里陪伴皇帝游玩,享受过宫廷生活的繁华和快乐。这里的“豹房”指的是皇帝的住所,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第十二句“泰彬前导朱寿来,追逐围场若驰电”则描绘了当时宫廷中热闹的场景。泰彬(可能是指一位宦官或官员)在前面引导着朱寿来(可能是皇帝的宠臣),他们在宫廷的围场中追逐嬉戏,如同闪电一般迅速。这里的“驰电”一词形容了他们奔跑的速度和气势。
第十三至第十四句“偶然点笔成此图,往往深情存谲谏”则表达了吕纪创作鹰图时的情感和寓意。他偶然间点笔而成,却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寓意。这里的“谲谏”指的是委婉地提出建议或意见。
第十五句“不图宫阙图草莱,寓意微茫果谁见”则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些作品是否能够被世人理解?这里的“宫阙”指宫廷,而“草莱”则指民间。诗人表达了一种担忧,担心这些作品是否能够被世人所接受和理解。
第十六句“嗟余枨触百感生,与此旧恨偏殊情”则是诗人对自己感情状态的描写。他感慨自己面对这些艺术作品时,会产生各种复杂的感受和情绪。这里的“枨触”(触动)一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不安。而“旧恨”则指的是过去对某件事情的遗憾或不满。
最后两句“鹰兮禀气最猛鸷,啄睛掐脑群雏惊”则是对鹰的描述。鹰是一种具有强烈攻击性和威严的动物,它们的眼睛锐利且有力,善于捕捉猎物。这里的“啄睛掐脑”则形象地描述了鹰捕猎时的狡猾和凶猛。而“群雏惊”则表达了鹰对其他鸟类的威慑作用。
整首诗通过对吕纪创作鹰图的场景进行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艺术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绘画艺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