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独归雾冥冥,茨茹未长茭笋生。
幽禽避客就烟没,黄叶打门知雨鸣。
前溪后溪有竹树,东崦西崦开柴荆。
吾乡胜游自不乏,安用阳羡筹躬耕。

【解析】

本题是一道诗歌鉴赏题,考查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泮塘晚步”,点明了题目和作者,也表达了诗的主题。泮塘:在广州市越秀公园内,为纪念南汉名相陈尧佐所建。晚步:晚走、散步。

“西郊独归雾冥冥”:傍晚时分,诗人独自漫步于广州城南郊的泮塘。这里,诗人以“西郊”点出地点,以“雾冥冥”点出时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气氛,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茨茹未长茭笋生”:诗人走到一片新长的茭白(水草)旁,发现它们还未生长到茂盛的程度,就又看到一些刚刚破土而出的新生嫩苗。这里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发的特点。

“幽禽避客就烟没”:傍晚时,鸟儿们躲避着游子,都藏身于烟雾之中,看不见身影。这一句中,“幽禽”即“幽鸟”,“避客”即“躲开客人”。

“黄叶打门知雨鸣”:诗人听到树叶被风吹打得沙沙作响,知道已是秋雨时节,便急忙回家。这里,“黄叶”指秋天的树叶;“打门”即“打窗户”,指秋雨敲打窗棂之声。

“前溪后溪有竹树,东崦西崦开柴荆”:从前面到后面,前后左右都能看到竹林和树木。这里,诗人以“前溪”、“后溪”、“东崦”、“西崦”等四字点明位置,突出表现了岭南一带特有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美景的赞美之情。

“吾乡胜游自不乏,安用阳羡筹躬耕”:我家乡有许多值得游览的好地方,哪用得着去学那陶渊明在南阳躬耕种田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答案】

这首诗写于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当时元朝统治者已将广东置于其统治之下,但岭南地区依然保持着比较浓厚的岭南文化特色。

首联“西郊独归雾冥冥,茨茹未长茭笋生。”描写了诗人傍晚时分独自漫步于泮塘的情景。这里的“西郊”“独归”,表明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僻静的郊外,与世隔绝,远离尘嚣;而“雾冥冥”,则描绘了一种朦胧、幽暗的氛围,使得原本宁静的泮塘更显静谧,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茨茹未长茭笋生”则是诗人观察到的景象之一。在这里,他发现虽然春日已至,但田间的茭白尚未长成茂盛的样子,只有一些新生的嫩芽刚刚破土而出,显得生机勃勃。这一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春季的景色,更通过对比映衬,凸显了诗人心中对春天的期盼与留恋。

颔联“幽禽避客就烟没,黄叶打门知雨鸣。”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在泮塘散步时所遇到的各种景象。“幽禽避客”意味着那些鸟类们纷纷飞散,躲避起游客的目光,不敢与之亲近,表现出一种对游客的警惕和回避。而“黄叶打门”则是指当秋风萧瑟之际,黄色的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似乎有意无意地敲打着诗人的家门,提醒着他季节的变化和秋日的到来。这两联紧密相连,共同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秋景图。

颈联“前溪后溪有竹树,东崦西崦开柴荆。”“前溪”“后溪”指的是泮塘周边的河流及其两旁的景物,而“东崦”“西崦”则是位于泮塘周围的两个方向,分别指向东西两侧的山丘。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山水间的竹林和树木,以及周围村落中的柴门与荆条,营造出一个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同时,这也反映了岭南地区山水相依、田园风光的独特魅力。

尾联“吾乡胜游自不乏,安用阳羡筹躬耕。”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美景的自豪和赞美之情,认为家乡本身就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无需效仿陶渊明那样在家乡躬耕劳作。这句诗不仅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还体现了他的高远志向和坚定信念,即追求功名利禄并非人生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要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此诗通过对泮塘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家乡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德和远大的抱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