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安养国,贤圣俱栖迟。
讲堂极壮丽,行树相因依。
湛湛七宝池,矫矫珍禽飞。
金绳界道明,天乐随风移。
衣食应念至,不假人力为。
文殊既戾止,慈氏亦来仪。
长揖三界苦,永绝四流悲。
逝辞五浊世,金手引同归。

我听说安养国,贤圣都栖迟。

讲堂极为壮丽,行树相互依倚。

湛湛七宝池,矫矫珍禽飞。

金绳界道明,天乐随风移。

衣食应念至,不假人力为。

文殊既戾止,慈氏亦来仪。

长揖三界苦,永绝四流悲。

逝辞五浊世,金手引同归。

注释:

  1. 我闻安养国:我听说有一个叫做安养的国家。
  2. 贤圣俱栖迟:贤者和圣人都居住在这里。
  3. 讲堂:讲学的地方。
  4. 极壮丽:极其宏伟壮丽。
  5. 行树相因依:行走的树木相互依偎在一起。
  6. 湛湛:形容水色深湛,清澈见底。
  7. 矫矫:形容鸟飞翔时的姿态挺拔。
  8. 金绳界道明:用金色的绳索划清道路,使之明亮可辨。
  9. 天乐随风移:天上的音乐随着风而传播。
  10. 衣食应念至:人们的饮食衣物都得到了照顾。
  11. 文殊:佛教中的文殊菩萨,代表智慧。
  12. 戾止:到达。
  13. 慈氏: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
  14. 长揖:表示敬意的长揖。
  15. 三界:佛教中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个境界。
  16. 五浊世:五浊是指世界污浊、人心浮躁。
  17. 金手引同归:金色的手引导众生回归净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咏怀诗十首》之一。诗人通过对国家和社会的描述,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整首诗通过描绘国家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好、宁静的世界。诗中使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湛湛七宝池”、“矫矫珍禽飞”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国家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此外,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主义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