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身披芙蓉裘,笑骑白鹤阆山头。
手中绿玉九节杖,下窥瀑布双龙湫。
东湫老龙寒方蛰,殷雷漰渤起虚室。
珠帘千尺挂秋风,倒卷寒光泻斜日。
西湫亦是龙所宫,一潭皎洁正当中。
冷猿抱月啸青雨,喷云吐雾连鸿蒙。
匹练古今长不改,神物护持烦真宰。
蓬莱三度早扬尘,眼中还见双湫在。
天孙箫鼓彩霞开,明珰玉女春徘徊。
回头大笑人间世,短歌一曲归去来。
【解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诗。此诗前四句写仙人乘鹤下瞰双龙潭,后四句写双龙潭之景。全诗意境高远,语言明快,富有浪漫色彩。
【答案】
译文:
身披芙蓉的仙人骑着白鹤飞向阆山的峰头。他手中握着一根用绿玉石制成的九节杖,往下看瀑布从双龙潭倾泻而下。东侧的龙潭里的老龙在寒冷的冬天里才蛰伏,一声雷鸣就把它惊醒腾空而起。那悬在高处的珠帘被秋天的风卷起,像一道道斜阳倒映在瀑布的水雾中。西侧的龙潭也是龙的住所,一池清澈见底的碧水正正当当位于山峰之间。寒猿抱着月儿哀啸着,发出凄厉的叫声。云雾缭绕,仿佛喷吐着云气直冲到鸿蒙之中去。白色的绢带长年累月地不断,神物守护着双龙潭使它永葆青春。蓬莱三仙三次驾着祥云飞升,他们头上的天宫彩霞开得正红火。明晃晃的玉珰和美丽的女子们在春风中徘徊徜徉。回头看着人间,大笑一番,就唱起了《短歌》归去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神仙游观奇景的七言诗。首句“仙人”二字点明题意。仙人骑鹤下视双龙潭,形象生动,气势不凡。第二句“笑骑白鹤”与第一句的“身披芙蓉裘”相照应,写出了仙人悠然自得、超逸尘寰的神态。接着写仙人手执杖柄,俯瞰龙潭:“手中绿玉九节杖”,既写出了杖的材质,又写出了其长;“下窥瀑布双龙湫”,不仅写出了“绿玉九节杖”的具体用途,而且写出了仙人俯视龙潭的情景。
三、四句描绘龙潭周围的景物,“殷雷漰渤起虚室”,以声衬静,突出其深广。“珠帘千尺挂秋风,倒卷寒光泻斜日”,则把双龙潭周围景色描绘得更加具体形象。五、六句进一步描写双龙潭的景色。“冷猿抱月啸青雨,喷云吐雾连鸿蒙”,以动衬静,使读者对双龙潭的清幽、神秘有了更深的感受。“匹练古今长不改,神物护持烦真宰”,以“匹练”“神物”来比喻双龙潭之水,写出了其源远流长、神奇莫测的特点。“蓬莱三度早扬尘,眼中还见双湫在。”两句是说仙境中的蓬莱三仙多次驾着祥云飞升,但他们头上的天宫彩霞依然灿烂夺目。“天孙箫鼓彩霞开,明珰玉女春徘徊。”二句以天帝的女儿们(即天孙)吹箫打鼓、翩翩起舞的景象烘托仙境的繁华富丽,更显出双龙潭的瑰丽。
末二句“回头一笑人间世,短歌一曲归去来”,以仙人的“回头一笑”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鄙弃世俗、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