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登高楼,矫首瞩寰宇。
寒暑递佳迁,中处皆逆旅。
独雁无长鸣,秋林多宿雨。
揽衣起徘徊,无言倚南户。
青阳不长在,春华已尘土。
何以写我忧,横琴不成抚。

【注释】

日夕登高楼:傍晚登上高楼。

矫首瞩寰宇:抬头望着广阔的天地。矫首,高仰;瞩,看;寰宇,指宇宙天地。

寒暑递佳迁:冬去春来,气候寒冷炎热,四季更替。佳,美好;迁,改变,交替。

中处皆逆旅:中间的地方是客居之地。中,指中间;处,停留;逆旅,旅店。

独雁无长鸣:孤雁不经常鸣叫。

秋林多宿雨:秋天的树林常被夜雨沾湿。

揽衣起徘徊:挽着衣服起来徘徊不定。

无言倚南户:默默地站在南面窗户边。

青阳不长在:青阳即春天,这里借指青春。青阳不长在,意谓青春不再。

春华已尘土:春天的花朵已经落满泥土。春华,指春天的鲜花;尘土,喻指花落之后,草木成土。

何以写我忧,横琴不成抚:用什么来表达我的忧愁,拿起琴弹奏又无法抒发情怀。

【赏析】

此诗为五言古诗,共八句。诗人以登楼望远,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抒发了作者对青春流逝、年华虚度的感慨。全诗意境苍凉,情感沉郁,语言质朴。

开头两句写“登楼”,写景,但景中寓情。诗人登高楼极目四望,只见天地万物都在不停地变换着位置和形态,而自己却像那飞鸟一样,孤独地停留在一个固定的点上。这种巨大的时空差距,使诗人不禁产生出一种怅惘之感。这两句诗看似写景,其实也是诗人心境的一种反映,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具体化。

第三句进一步写景:“寒暑递佳迁。”这是说时序更替,季节不断推移变化着。寒暑的交替,不仅给人以时间上的紧迫感,而且也使人感受到生命短促无常。

接下来一句,诗人的视线由远及近,移向中间,并从那里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在中处停留过的旅舍。这句诗表面上写“观”,实则写“感”,通过“中处皆逆旅”,写出了自己的孤独、漂泊之感。

接下来的四句都是写“观”中所见所感。诗人看到,孤雁很少发出叫声,秋天的树林常常有雨水打湿它。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都暗含着诗人的感慨:人世间没有多少值得留恋的东西。

最后两句,诗人的视线再次转移,由中处移到南窗前的墙壁上。诗人凝望着南窗,久久不能自释心中的愁绪。他不明白,究竟应该怎样才能把胸中的郁闷排遣出去呢?他拿起琴来弹奏,但琴声并不能打动他的心弦。

全诗以抒情为主,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含蓄,笔法自然而简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