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回,七德舞。献泮宫,衅灵鼓。鲸观筑,狼胥封。销剑戟,铭鼎钟。
蚩尤旗卷天弧屈,文治武功光日月。
【注释】
拟李长吉:模拟唐代诗人李贺的诗风。
上之回:即《诗经·小雅》中的《鹿鸣》,是一首宴饮宾客的诗歌,有“上公三爵、下公再爵”之意,后用为宴会上的礼仪。
七德舞:古代宫廷宴享时表演的歌舞节目,以七德(礼、义、廉、耻、孝、悌、忠)为主,故名。
献泮宫:指进献酒食给来宾,泮宫原指孔庙门前的泮水,因孔子讲学于此而得名。
衅灵鼓:用牲畜的血祭神鼓。
鲸观筑:鲸鱼形状的钟楼。
狼胥封:虎豹形状的钟楼。
销剑戟,铭鼎钟:用牲口的血祭祀钟,用兽骨在鼎上刻上文字作为纪念。
蚩尤旗:传说中蚩尤氏所造的旗子。
天弧屈,文治武功光日月:意为天上的北斗星弯曲了,是因为文治武功使国家昌盛而使日月为之黯然失色。
【赏析】
这是一首模拟唐代诗人李贺风格的诗。李贺善于采用新奇奇特的比喻和象征,将一些平常的事物赋予特殊的意义,并加以夸张和想象,形成一种奇异的境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此诗首句“上之回,七德舞”写宴会开始,宾主欢聚一堂,先由主人敬酒,接着由宾客献乐。“七德”是指儒家的“礼、义、廉、耻、孝、悌、忠”,这里用来代指宴会上的礼仪。“七德舞”则指宴会上表演的舞蹈节目,以“七德”为主要内容。
接下来两句“献泮宫,衅灵鼓”写宴会进行到高潮,宾主共饮共食,宾主皆醉。“泮宫”是指学校,这里是泛指宴会的地点。“衅灵鼓”则指在鼓上画着牲血来祭神。
“鲸观筑,狼胥封”两句写宴会结束,宾主分别。“鲸观筑”是指鲸鱼形状的钟楼。“狼胥封”是指虎豹形状的钟楼。“销剑戟,铭鼎钟”则是说宾主们用牛血涂满剑戟和鼎,表示不再用武力解决问题。
最后两句“蚩尤旗卷天弧屈,文治武功光日月”则是说因为文治武功使得国家昌盛,连天边的北斗星都弯了腰,日月也因此失去了光彩。
整首诗运用了大量生动的形象和典故,通过宴会这个场景,展示了一幅幅壮丽的画面,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