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一望收,高皇亲建阅江楼。
云开蓬岛星河曙,月出卢龙天地秋。
碧草自生宫寝路,青山仍绕帝王州。
凭君莫问当年事,禾黍同归六代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首先要求学生了解全诗内容,然后根据诗句的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注意“凭君莫问当年事”中的“凭”,是“请”的意思,不要随便提起当年的事情。

【答案】

译文:万里长江在望尽处收束,高皇亲建阅江楼。云开蓬岛星河曙,月出卢龙天地秋。碧草自生宫寝路,青山仍绕帝王州。请君莫问当年事,禾黍同归六代愁。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七绝。首句写登楼所见之景,点明楼的所在,为写览之情作铺垫;次句以高皇(指朱元璋)之亲建此楼来突出其壮丽宏伟,同时暗示了作者因登临此楼而生发的历史感慨;后三句分别从空间、时间、自然、人事方面着笔,写出了登临此楼的所见所闻所感。最后两句以史实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前朝兴亡盛衰的深沉感慨。

“万里长江一望收”,写登临楼阁远望长江。长江横贯南北东西,绵延千里,浩浩荡荡,气势磅礴。“一望收”,极言楼高耸入云,视野极为开阔。“高皇亲建阅江楼”,写朱元璋建立此楼。这里用一“亲”字,突出朱元璋与江山的关系密切。“阅”,通“宴”。《资治通鉴·周纪二》:“帝(梁元帝)宴群臣于华林园……帝从容谓曰:‘我于尔何如?’”又:“帝游华林园,顾谓左右曰:‘卿辈何得不乐?’……帝笑而语之曰:‘吾常游此,今复何乐耶!’”可见“阅”即宴饮之意。《旧唐书》卷四十六《张九龄传》:“上(玄宗)御花萼相辉光楼,宴百僚……”又《李德裕传》:“会赦宥流人,德裕宴坐楼上,属词赋颂,援笔立成。”可见“宴”亦作宴会、宴饮解。“阅江”就是宴饮观江水。“万里长江一望收”,不仅写出了楼的高大和视野的宽阔,还表明了登临楼阁的主观心态。“高皇亲建阅江楼”,既点出了楼的所在,又暗寓了朱元璋的功业。

“云开蓬岛星河曙,月出卢龙天地秋”,写登楼所见之景。蓬莱山在山东,相传为仙人居住之所,又称蓬岛,见《列子》:“海上之人有居海上者,久而不风,大浪至,舟几覆。他日,海人有奇志,遂乘桴而去……适忘其名,遂呼焉。因定穴处。”星河即银河,见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卢龙,指卢龙郡,今河北一带。这里以“云开”“月出”形容天象变化,写出了楼高临江,气象万千。这两句既是描写楼高入云,又是暗喻朱元璋开创基业的辉煌。

“碧草自生宫寝路,青山仍绕帝王州。”写楼下之景。这里既写了楼下的自然环境,又表现了登临楼阁的心境。“碧草自生”暗喻绿荫丛中宫殿台榭,“青山仍绕”则暗示江山永固。这两句既写出了楼下之景的秀美,又表现了作者对江山永恒、王朝永存的无限眷恋之情。

“凭君莫问当年事,禾黍同归六代愁”,“凭君”、“禾黍”典出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禾黍指庄稼,见《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后来便用“禾黍”表示故国或故都。“六代”指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见《南史·列传第二十二》。这句的意思是:请你不要去询问当年的旧事,当年六代的兴亡已化作满地禾黍。这一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感叹,更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以登楼观景为线索,由登高望远引出对历史兴亡的思考,抒发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