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颜暗向鬓丝催,地渐南游暖渐来。
春意待看河畔草,天心已复地中雷。
晴窗彩线盘金缕,碧海灵风破玉梅。
忽忽浮生三十四,百年行乐几倾杯。

“至日”是清代诗人顾太清所作的《至日·衰颜暗向鬓丝催,地渐南游暖渐来。春意待看河畔草,天心已复地中雷。”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和对春天美景的期盼。

顾太清,清代女诗人,字端智,一字芳徽,号云溪,江苏武进人。她是乾隆皇帝的宠臣之女,一生备受宠爱,但晚年却流落民间。这首诗作于其晚年,展现了她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深刻的感悟。首句“衰颜暗向鬓丝催”,描绘了诗人因年老色衰而容颜逐渐衰老的境况。这一句中的“鬓丝催”意味着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紧迫感。第二句“地渐南游暖渐来”,则是对南方温暖气候的期待。南方的温暖不仅带来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也象征着希望和新生。第三、四句“春意待看河畔草,天心已复地中雷”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河边草地的春意盎然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而天空中雷声的响起则象征着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诗句中还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例如,“晴窗彩线盘金缕,碧海灵风破玉梅”通过窗户上的彩线和碧海中的灵风,营造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句,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最后两句“忽忽浮生三十四,百年行乐几倾杯”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享乐时光的珍惜。这里,“三十四”指的是诗人的实际年龄,而“行乐”则是指人生中的快乐时光。最后“几倾杯”则强调了这种快乐时光的珍贵性和短暂性,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顾太清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经验的深刻反思。她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面而立体的顾太清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