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虒西去导江东,土俗华夷控御同。
山色秾堆牛背上,溪声乱入马蹄中。
绳桥官路通区脱,板屋人家似小戎。
今日车书皆混一,无人更说赞皇功。

【注释】

汶川:四川的县名。绵虒(mǐsuī):地名。导江东:向东流。土俗:当地土俗。华夷:中原与边疆民族,这里指汉族与少数民族。同:一致。山色秾堆牛背上:指山峦重叠。牛背,指山坡,浓密的山,像牛背上堆满了草。溪声乱入马蹄中:指溪水潺潺,像马蹄声在溪水中回荡。绳桥官路通区脱:指用绳子系着的桥梁通向四川东部。区脱,即东川,是四川东部的一个府。板屋人家似小戎:指板屋民居,像古代小国的样子。戎,古国名,春秋时有戎国。《诗经·小雅·北山》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是说天下都是帝王的国土,四海之内没有不是王土的。

【译文】

绵虒往西到江边,汉族和少数民族一样控制着这片土地。山峰重重叠叠好像堆在牛背上,溪水流淌的声音仿佛在马蹄声中回荡。用绳子系着的桥梁通向四川东部,板屋民居宛如古代小国的房舍。今天车书都统一了,没有人再谈论赞皇的功绩。

【赏析】

此诗为杜甫于大历元年(766)春天作,当时作者因避“安史之乱”而从夔州移居川西南的绵虒(xiū),写了这首记游七言古诗。诗分上下两篇,上篇写蜀地山川之美,下篇写蜀地风俗人情之美、政治安定之感,全篇意境开阔,气势宏大,语言生动流畅。

首联“绵虒西去导江东,土俗华夷控御同”,写绵虒西边到江边,土俗与少数民族统治相同。“绵虒”是唐代四川的一个郡,治所在今四川省绵阳市。“西去”指岷江流域。“土俗华夷”指四川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风俗相同。“控御同”指统治者一样统治这片土地。

颔联“山色秾堆牛背上,溪声乱入马蹄中”,写山峦重叠像牛羊身上的毛,溪水流淌的声音仿佛在马蹄声中回荡。“山色秾堆牛背上”,指山峦重叠,好像把牛羊身上的毛堆在了牛的背上。“浓”形容颜色深暗而稠密。“溪声乱入马蹄中”指溪水流淌的声音像马蹄声在溪水中回荡。“乱”指声音杂乱无章、不整齐。

颈联“绳桥官路通区脱,板屋人家似小戎”,写用绳子系着的桥梁通向四川东部,板屋民居犹如古代小国的房舍。“区脱”是四川东部的一个府。“官路”指官道或官路。“绳桥”指用绳子系着的桥。“板屋”指以木板为盖、屋顶用树枝等构成的房屋。“小戎”是指古代周代的一种兵种。

尾联“今日车书皆混一,无人更说赞皇功”,写今日车书都统一了,没有人再谈论赞皇的功绩。“车书”指车舆和书籍,泛指全国。“赞皇”是唐朝人李德裕的别称,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宰相,平定“镇海节度使”李锜叛乱有功。

杜甫这首诗描写了绵虒的景色和当地的风俗人情,表达了他对自己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