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霪雨经旬阻,倍觉凄清到客居。
径碧痕犹残藓在,裀红香渐落花如。
蓄鲜罢剪园中韭,防湿间移枕畔书。
沦茗濡毫都不耐,课童屋角种新蔬。

【注释】

无端:没有缘由。霪(yín)雨:长时间的雨。经旬:十天。倍觉凄清:更感到凄清。径:(路)径,小路。苔(tài):一种青苔。红:指花的颜色。鲜:嫩。韭:韭菜。防湿间移枕畔书:防潮湿而把书移到枕边。沦茗(nèngmǐn)濡(rú)毫(háo):茶水变黑了,笔也浸墨了。课童:督促孩子读书。屋角:屋子的角落。种新蔬:在屋子的角落里种上蔬菜。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久居他乡的寂寞和苦闷,以及他为排遣寂寞、驱除苦闷所作的种种努力。

首句点题,说明“次答方问亭”的原因。次句是说由于连日细雨,自己无法出去,更加感到孤独凄凉。第三四句描写居室环境,室内虽不十分幽雅,但绿苔、红花却点缀得颇为可爱。这两句以反衬的手法,写出了客居生活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五六两句写自己的行动:“蓄鲜罢剪园中韭”,意思是买来菜苗来培植,因为怕雨水淋坏,所以把它移植到屋里,“防湿间移枕畔书”。这句诗既写出了作者的勤勉,又表现出他为了排遣寂寞而产生的种种想法。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行动:“沦茗濡毫都不耐,课童屋角种新蔬”。意思是泡茶时茶水已经变黑了,写字时笔也浸泡在茶水里了。这说明诗人已连续多日未动笔了,原因是想通过种植蔬菜来消磨时光,排遣寂寞。然而,由于天气潮湿,书桌被放在枕边,结果茶水、墨水都浸染上了蔬菜的颜色,使本来应该用来写字的毛笔也失去了作用。这里既表现了“课童”时的辛苦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无奈。

这首七律前两句紧扣题目“次答方问亭”,后三句写自己“课童”、“课蔬”,全为“次答方问亭”而来,因而可以认为,这是一首即景生情的纪事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