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位,地维张,人于其间叙伦常。五者阙一斯不可,上自朝廷下闺房。
岂止含齿并戴发,凡有血气秉彝良。试看翩幡众羽族,接翼引队朝凤凰。
凤凰高据碧梧俨,临御君臣礼数何煌煌!鸣鹤在阴其子和,仙音嘹亮松风长。
夫妇唱随谐琴瑟,双飞双宿双鸳鸯。可怜鹡鸲至翾细,往来在原集复翔。
行摇雅有急难意,同气兄弟期相将。缅彼新莺向春柳,金梭织翠为底忙?
闻声相悦求其友,临风百啭和笙簧。感兹群鸟义可取,从明五教敷条章。
丹青之笔此足贵,等闲花草徒芬芳。非惟满纸绚文采,良禽指点醒顽狂。
若人立志慕忠孝,须悬此图出入瞻玩无相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鉴赏。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要认真审题,理解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加以分析概括。此题要求“逐句释义”“译文”“赏析”,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逐句翻译,最后再综合分析。
①天枢位,地维张:天枢,指北斗七星。地维,指大地。张,展开。天枢、地维分别象征天地、阴阳。人于其间叙伦常:人们在这天地间讲求伦理和常规。
②五者阙一斯不可:这五种东西缺了一样都不行。五者,指仁、义、礼、智、信。上自朝廷下闺房:从朝廷到家庭各个阶层都有。
③岂止含齿并戴发:不仅仅是牙齿和头发。含齿并戴发,指人的生老病死。凡有血气秉彝良:凡是有血肉之躯的人都禀受着善良本性。秉彝,秉性。彝,常理。
④试看翩幡众羽族:试看那些飞翔的鸟。翩幡,形容众多的样子。众羽族,众多的鸟类。接翼引队朝凤凰:排着队伍朝着凤凰飞去。接翼引队,排列整齐的队伍。
⑤凤凰高据碧梧俨:凤凰高耸着身躯,庄严地站立在翠绿的梧桐树上。临御君臣礼数何煌煌:统治天下的君主和臣子,礼仪多么辉煌。临御,统治。皇煌,光辉灿烂的样子。
⑥鸣鹤在阴其子和:在树林深处鸣叫的鹤,它的孩子也和谐地鸣叫。鸣鹤在阴,指鹤鸣。其子和,指鹤鸣的声音和谐悦耳。仙音嘹亮松风长:仙鹤鸣叫声嘹亮,松树随风发出悠长的音响。
⑦夫妇唱随谐琴瑟:夫妻和睦相处如同弹琴奏乐那样协调。双飞双宿双鸳鸯:双双飞往一起,宿在一起,成对的鸳鸯。
⑧可怜鹡鸲至翾细:可怜的小鹡鸲啊,它飞舞得那么轻盈细小。鹡鶊(qī),同“鹡鸰”,一种小鸟。翾,盘旋飞翔的样子。
⑨往来在原集复翔:在田野间来回盘旋又飞翔。往来,盘旋飞翔的意思。
⑩行摇雅有急难意:在行走时悠然自得,好像在为紧急困难而操心一样。行摇,悠然自得的样子。
⑪同气兄弟期相将:兄弟之间要像手足一样相亲相爱。缅彼新莺向春柳:那新生的黄莺正向春天的柳枝啼叫。缅,思念。新莺,新生的黄莺。
⑫金梭织翠为底忙?闻声相悦求其友:妇女们用金色的梭子织出五彩斑斓的锦绣布帛,忙碌不已,听到黄莺啼叫的声音就相互悦耳动听,寻找朋友。金梭织,指织女用金梭织布。翠为底,指五彩缤纷的锦绣布料。
⑬感兹群鸟义可取:这些鸟儿真是值得人们效仿啊!感兹,感叹这些。群鸟,泛指所有鸟类。义可取,值得人们效仿。
⑭从明五教敷条章:应该明白五教的道理,制定相应的规章条例。从明,明白清楚。五教,指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⑮丹青之笔此足贵:用丹青之笔来写画,这是多么珍贵啊!丹青,指绘画。此,指上述的内容或道理。丹青之笔,指绘画中的技艺。足贵,非常宝贵。
⑯非惟满纸绚文采:不仅纸上的文字写得十分华丽。非惟,不但、不仅。绚,光彩夺目的样子。
⑰良禽指点醒顽狂:好鸟用尖利的嘴指点着那些愚顽的人。良禽,贤能的鸟。指点,指教导。顽狂,愚昧狂妄。这里比喻那些愚昧狂妄的人。
⑱若人立志慕忠孝:如果你能立志崇尚忠孝节义。若人,如果这样的人。立志,立定志向。慕忠孝节义,崇尚忠孝节义。若人立志,是说如果这个人能立定志向的话。
⑲须悬此图出入瞻玩无相忘:必须把它悬挂起来,经常观看,永不忘掉。须悬,必须挂起。出入,进出。瞻玩,观看。无相忘,永不忘记。
【答案】
译文
北斗星照耀着天空,大地伸展着它的经度和纬度,人类就在这个天地间讲求伦理和常规;五种东西缺了一样都不行,从朝廷到家庭各个阶层都有;难道只有牙齿和头发才有生命吗?凡是有血肉之躯的人都禀受着善良本性;试看那些飞翔的鸟排着队伍朝着凤凰飞去,统治天下的君主和臣子,礼仪多么辉煌;鸣鹤在树林深处鸣叫,它的孩子也和谐地鸣叫;仙鹤鸣叫声嘹亮,松树随风发出悠长的音响;夫妻和睦相处如同弹琴奏乐那样协调;双双飞往一起,宿在一起,成对的鸳鸯;可怜小小的鹡鶊啊,它在田野间来回盘旋又飞翔;行走时悠然自得,好像在为紧急困难而操心一样;兄弟之间要像手足一样相亲相爱;新生的黄莺正歌唱着向春天的柳枝啼叫;妇女们用金色的梭子织出五彩斑斓的锦绣布帛;听到黄莺啼叫的声音就相互悦耳动听,寻找朋友;应该明白五教的道理,制定相应的规章条例;用丹青之笔来写画,这是多么珍贵啊;不仅纸上的文字写得十分华丽;好鸟用尖利的嘴指点着那些愚顽的人;如果你能立志崇尚忠孝节义,必须把它悬挂起来,经常观看,永不忘掉。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天上人间的美好图画,表达了作者对于封建伦理纲常的赞美之情。诗人以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景象,同时借自然景物抒发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积极肯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