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林泉趣颇饶,市廛隔绝路迢遥。
千重竹树居幽僻,一个蒲团坐寂寥。
昼静窗中山色澹,日高帘外鸟声娇。
定回满目皆生意,乘兴扶筇过小桥。
疏拙难堪应世情,馀生赢得寄柴荆。
且无活计卷唇,尽有家私折脚铛。
亭畔开池宜浣月,篱边种菊喜餐英。
敢云野况齐安养,差胜人间闲利名。

山居

为爱林泉趣颇饶,市廛隔绝路迢遥。

千重竹树居幽僻,一个蒲团坐寂寥。

昼静窗中山色澹,日高帘外鸟声娇。

定回满目皆生意,乘兴扶筇过小桥。

疏拙难堪应世情,馀生赢得寄柴荆。

且无活计卷唇,尽有家私折脚铛。

亭畔开池宜浣月,篱边种菊喜餐英。

敢云野况齐安养,差胜人间闲利名。

注释:

  1. 为爱林泉:因为喜欢山水的美景而选择隐居。林泉:指山林和泉水,泛指自然景观。
  2. 市廛:市集或城镇。隔绝:与外界隔绝,形容隐居的生活远离尘嚣。
  3. 竹树:竹林和树木,这里指的是山林中的自然景观。幽僻:幽静偏僻。
  4. 蒲团:用蒲叶编织的坐垫,供禅坐之用。寂寥:寂静孤独。
  5. 昼静:白天安静。窗中山色:窗前看到的山的颜色。澹(dàn):淡,淡雅。
  6. 日高:太阳升得很高。帘外鸟声:窗帘外面听到的鸟儿叫声。娇:美丽。
  7. 满目:眼前所见的一切。皆生意:都充满了生机。
  8. 乘兴:趁着兴致。扶筇:扶着竹子的棍杖。
  9. 疏拙:疏于世事,拙于应对。难堪:难以忍受。应世情:应付世俗人情。
  10. 馀生:剩余的时间。赢得:获得。寄柴荆:在简陋的柴房中生活。
  11. 卷唇:卷曲嘴唇。(huò):一种乐器,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12. 活计:谋生的手段或方法。卷唇:指以演奏乐器为生。
  13. 家私:家中的财产。折脚铛(tāng):一种铁制的炊具。
  14. 亭畔:亭子旁边。开池:建造水池。浣月:洗月。
  15. 篱边:篱笆边上。种菊:种植菊花。餐英:品尝花的美丽部分。
  16. 敢云:岂敢说。野况:野外的景象或情况。齐安:即“庐山”,在今江西省。
  17. 差胜:稍微胜过,比……好一些。闲利名:不追求名利的闲适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山居》。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
    第一句:“为爱林泉趣颇饶”,表达了作者对山林之美的喜爱之情,认为山林的景色令人着迷。这里的“林泉”是指山林和泉水,代表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
    第二句:“市廛隔绝路迢遥”,描述了作者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为了远离喧嚣的城市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这里的“市廛”是指城市,而“路迢遥”则表示道路遥远。
    第三句:“千重竹树居幽僻”,进一步描绘了作者隐居的环境,周围有许多竹林和树木,环境十分幽静偏僻。这里的“千重”可能是指层层叠叠的竹树,而“居幽僻”则表示居住在这里很安静。
    第四句:“一个蒲团坐寂寥”,描述了作者在竹林中打坐的情景,他坐在蒲团上,显得非常孤寂。这里的“蒲团”是一种坐具,用于打坐或冥想。
    第五句:“昼静窗中山色澹”,进一步描绘了作者观察窗外山景的情景,当阳光照射进来时,窗外的山看起来非常淡雅。这里的“昼静”表示白天安静,而“窗中山色澹”则描绘了山景的色彩和质感。
    第六句:“日高帘外鸟声娇”,描述了作者听到窗外传来的鸟儿叫声的情景,当阳光升高时,鸟儿的叫声显得更加美妙。这里的“日高”表示太阳升高,而“帘外鸟声娇”则描绘了鸟儿叫声的特点。
    第七句:“定回满目皆生意”,表达了作者从窗户向外望去所感受到的景色充满生机,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这里的“定回”表示回头看,而“满目皆生意”则描绘了景色的生动和活力。
    第八句:“乘兴扶筇过小桥”,描述了作者趁着兴致拿起竹杖穿过一座小桥的情景,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这里的“乘兴”表示趁着兴致做事,而“扶筇过小桥”则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动作。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山林之美的喜爱、对隐居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