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颖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詹懋举以工为师

詹懋举,万历末年,担任颖州守官。一天偶然召见木工,他正弹奏琴曲,木工站在户外,伸长脖子画指点着,好像在讨论琴曲的好坏。詹懋举叫来木工询问:“你弹得很不错吗?”木工回答:“是的。”于是叫他弹奏一曲,木工就演奏前一段乐曲一遍,非常美妙。詹懋举大为惊异,问木工从何处学来的,木工说:“我家就在西城外,曾见过一位老人,到城中买柴草,担头上常携带这把琴,因此请他教我,听了他的琴声,心里非常高兴,就拜他为师了。”詹懋举给他一些钱财,但木匠不肯收下。他说:“我只是一个木工,只收取工钱罢了。”又说“您所弹的琴都是劣等材料制成,我的琴却是老人家送给我的,现在献给您。”果然是一件好琴。詹懋举就跟随木工学习,一时之间没有比得上他的琴师。

译文:

万历末年,詹懋举,做颍州长官。有一天,他偶遇一位手艺高超的木工,正在外头弹奏琴曲。詹懋举上前请教:“您的技艺如此高超,不知是从何学来的呢?”木工回答说:“我家在城外西面,以前曾经遇到过一个卖柴的老头儿。他挑着柴火进城,总是把琴挂在柴担上。我便请他教我,他听了我的琴声后,非常高兴,于是就收了我作徒弟。”詹懋举给了他一些钱,但他坚决不收,说:“我是个木匠,只拿工钱就行了。”又说道:“您所弹的琴都用的是劣质木材制作的,而我的琴却是老人家送给我的。现在我把它献给您了。”果然,那把琴质地非常好。于是詹懋举便跟着这位师傅学琴。当时没有比他更出色的琴师了。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詹懋举与一位木工师傅之间的师徒关系。木工师傅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工匠身份,但在琴艺方面却有着非凡的造诣。他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了詹懋举这样的高位官员前来学习。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木工师傅的才华和魅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技艺的重视以及师徒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