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十六】
《铁崖乐府》气淋漓,《渊颖》歌行格尽奇。
耳食纷纷说开宝,几人眼见宋元诗?
【其十七】
藐姑神人何大复,致兼南雅更王风。
论交独直江西狱,不独文场角两雄。
【其十八】
三代而还尽好名,文人从古善相轻。
君看少谷山人死,独有平生王子衡。
【其十九】
正德何如天宝年?寇侵三辅血成川。
郑公变雅非关杜,听直应须辨古贤。
【其二十】
十载钤山冰雪情,青词自媚可怜生。
彦回不作中书死,更遣匆匆唱《渭城》。
【其廿一】
接迹风人《明月篇》,何郎妙悟本从天。
王杨卢骆当时体,莫逐刀圭误后贤。
【其廿二】
翩翩安定四琼枝,司直司勋绝妙词。
底事济南高月旦,仅存水部数篇诗?
【其廿三】
中州何李并登坛,弘治文流竞比肩。
《铁崖乐府》- 气淋漓,《渊颖》歌行格尽奇
【其十六】
《铁崖乐府》气淋漓,《渊颖》歌行格尽奇。
耳食纷纷说开宝,几人眼见宋元诗?
注释:
- 《铁崖乐府》:杨维桢创作的诗歌集。
- 气淋漓:形容作品情感充沛、气势宏大。
- 《渊颖》:可能指的是特定的诗歌体裁或风格。
- 歌行格:一种诗歌形式,具有歌唱和叙事的特点。
- 开宝:北宋的第一个年号,也指代宋元之间的时期。
- 宋元诗:指宋代到元代的诗歌。
赏析:
这首诗是杨维桢对《铁崖乐府》的赞誉,表达了他对作品情感丰富、形式独特的赞赏。通过使用“气淋漓”和“歌行格”,诗人展现了作品的宏大气势和艺术魅力。同时,通过提到“开宝”和“宋元诗”,反映了杨维桢对于历史和文化变迁的敏锐观察。此诗不仅是对杨维桢诗歌风格的肯定,也体现了他对当时文学发展的深刻理解。
【其十七】
藐姑神人何大复,致兼南雅更王风。
论交独直江西狱,不独文场角两雄。
注释:
- 藐姑神人: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或神灵。
- 何大复:可能是某位与杨维桢有深厚交谊的人物。
- 南雅:可能是指南方的风格或学派。
- 王风:一种文化风格或思想流派。
- 江西狱:可能指的是江西省的某个司法机构。
- 文场角两雄:在文人之间形成两派领袖。
赏析:
这首诗赞扬了杨维桢与友人何大复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在江西省司法机关中的独特地位。通过描述“王风”,诗人表达了对当时文化和学术风气的赞赏。而“论交独直江西狱”,则显示了杨维桢在政治或司法环境中的独立和坚定立场,这种性格特征使他在文人之中显得特别突出。整体上,这首诗展示了杨维桢在个人关系和政治观点上的独立性和影响力。
【其十八】
三代而还尽好名,文人从古善相轻。
君看少谷山人死,独有平生王子衡。
注释:
- 三代:古代的三个朝代,这里泛指历史上的各个时代。
- 好名:追求名誉。
- 文人从古善相轻:自古文人之间就存在相互轻视的现象。
- 少谷山人:一个具体的人物,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幸去世。
- 王子衡:可能指的是另一个人物,与少谷山人形成对比。
赏析:
这首诗讨论了文人之间因名誉而产生的相互轻视现象,并通过具体人物的经历来体现这一主题。通过提到“少谷山人”的不幸命运,诗人表达了对那些在名利场中挣扎却最终失去生命的人的关注。而提到“王子衡”,可能是诗人自况或他人,强调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应保持坚韧和正直的品质。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行为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德和人格的重视。
【其十九】
正德何如天宝年?寇侵三辅血成川。
郑公变雅非关杜,听直应须辨古贤。
注释:
- 正德:明朝初期的一个年号。
- 天宝年:唐玄宗时期的一个著名年号。
- 寇侵三辅:指侵犯长安及其周边地区的战争。
- 郑公:唐代宰相郑玄(字子聃)的尊称。
- 变雅非关杜:指杜甫对诗歌形式的革新和影响。
- 听直:听取意见或言论。
- 辨古贤:区分古代的贤者。
赏析:
此诗通过比较“正德”年与“天宝”年的对比,暗示了明初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同时,通过对郑公(即杜甫)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杜甫诗歌创新精神的敬仰。最后,“听直应须辨古贤”强调了在听取意见或言论时,需要辨别其背后的真实性和价值。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和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文化传承和道德判断的重视。
【其廿一】
十载钤山冰雪情,青词自媚可怜生。
彦回不作中书死,更遣匆匆唱《渭城》。
注释:
- 钤山:可能指的是杨维桢的家乡或他的工作地点。
- 青词:一种文体,常用于祭祀场合,用以祈求神灵保佑国家安宁。
- 彦回: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
- 中书:古代中央官署名之一。
- 《渭城》:一首著名的古曲名,此处可能指代歌曲或诗歌。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钤山地区长期从事文学创作的经历,以及他为青词所吸引的情感状态。通过提到“彦回”和“中书”,诗人可能在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或表达对官场生活的感慨。而“更遣匆匆唱《渭城》”可能意味着诗人在某个特定场合被迫演唱或吟诵这首曲子,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紧张氛围或政治压力。整体上,这首诗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职业选择和社会责任的复杂感受。
【其廿二】
接迹风人《明月篇》,何郎妙悟本从天。
王杨卢骆当时体,莫逐刀圭误后贤。
注释:
- 接迹风人:《明月篇》可能是指某篇文学作品。
- 何郎:古代传说中善于作诗的男子。
- 妙悟: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 王杨卢骆:四位古代著名的文学家。
- 莫逐刀圭误后贤:不要追随庸俗的技巧,以免耽误后来的贤才。
赏析:
这首诗赞扬了《明月篇》的作者继承了古代文学大师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文学传统,并批评了那些追逐表面技巧而忽视文学深度的做法。诗人通过提及这些文学巨匠的名字,强调真正的文学成就应基于深厚的学识和感悟,而非简单的技巧堆砌。同时,诗人提醒后人要避免盲目追求表面技巧而忽视了文学的内在价值和长远影响。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真谛的追求和对于后世学者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