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

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红楼梦 · 第一回 ·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甄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

“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

“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这首诗的译文和注释如下:

  1. “甄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
  • 译文:甄士隐接过看时,发现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上面刻着“通灵宝玉”四个字,还有一些小字。他想仔细看一下,但突然听到一阵霹雳声,仿佛天崩地裂一样。
  • 注释:这里描述了甄士隐接到一个玉佩的情景,以及他对玉石上的内容产生好奇并打算仔细查看的过程。
  1. “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
  • 译文:“那僧人就说自己已经到了幻境,便强行把玉佩从甄士隐手中夺走。”
  • 注释:描述了僧人突然告诉甄士隐他已经到达了一个神秘的世界,并试图夺取他所持的玉佩。
  1. “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
  • 译文:当他到达寺庙的大门时,看到甄士隐抱着他的妹妹(英莲)站在那里。
  • 注释:描述了甄士隐带着他的妹妹来到这个地方的场景。
  1. “那僧便大哭起来…”
  • 译文:“僧人突然大哭起来。”
  • 注释:描绘了僧人情绪激动的状态,可能是因为他对玉佩失去了控制。
  1. “舍我罢,舍我罢!”
  • 译文:“快把我放下吧,快把我放下吧!”
  • 注释:描述了僧人的哀求和恳求不要带走他的宝物。
  1. “那僧乃指着他大笑…”
  • 译文:僧人指着他的头顶大笑。
  • 注释:描写了僧人嘲笑甄士隐的行为和反应。
  1. “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 译文:僧人嘴里念叨着四句话作为警告。
  • 注释:描述了僧人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而说的话。

这首诗通过描述甄士隐在梦中得到“通灵宝玉”,并在现实中遇到神秘僧人的经历,展现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以及对美好事物(如玉佩、妹妹)的珍视和保护。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模糊界限的探索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