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诗句解析:
- 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
- 注释: 士隐(指书中的主人公贾士隐)送走好友贾雨村后,回到自己的房间便睡下了,直到太阳升起了三竿(即上午9点以后)才醒来。
- 赏析: “士隐”指的是贾士隐,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他是一位富有学识和抱负的人,但命运多舛。这里的“回房一觉”描绘了他处理完事务后的休息状态,而“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则反映了他在处理完复杂事务之后的困倦与放松。
- 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
- 注释: 贾士隐回想起昨夜发生的事件,决定再次撰写两封信,将它们交给贾雨村带上,送到京师,希望贾雨村能在京城找到一个有地位的家庭作为他的安身之所。
- 赏析: 这里展现了贾雨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士人,想要通过科举等途径在官场有所成就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士隐对于帮助朋友的决心。
- 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
- 注释: 贾雨村派人前去请贾士隐时,家人回来了并告诉贾士隐,贾家老爷(贾敬)昨晚已经出发前往京师了,并且贾家老爷还留下了一封信给贾士隐,告诉他贾家老爷认为读书人应当专注于学问,不必急于见面。
- 赏析: 这里体现了贾家老爷对贾士隐的理解和期待,同时也暗示了贾家的远行以及贾雨村对这次拜访的态度转变——从急切转为理解。
- 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 注释: 贾士隐听到这些话后,也只能作罢。
- 赏析: 这句话反映出贾士隐在得知贾家老爷的行程后,虽然感到失望或不满,但最终接受了现实,没有继续追问或催促。这显示了贾士隐对贾家大家族的理解,以及他对现实的接受态度。
-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
- 注释: 真是闲来无事的时光容易度过,转眼间又是元宵节到了。
- 赏析: 这里的“闲处光阴易过”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倏忽又是元宵佳节”则强调了节日的快速到来和喜庆氛围。
- 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
- 注释: 贾士隐命令家人霍启抱着英莲去看夜晚的社火花灯,但在半夜时分,霍启因为要方便,便把英莲放在了一家住户的门槛上坐下。等到霍启方便完过来找英莲时,却发现她不见了。
- 赏析: 这段描述展示了一个温馨而又稍显混乱的场景,反映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和意外,同时也揭示了英莲对家庭的依恋。
- 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
- 注释: 霍启因为找不到英莲,急得在半夜里到处寻找,直到天亮也没找到。因此,他不敢回家去见贾士隐夫妇,便逃离了家去寻找其他地方。
- 赏析: 这一部分表现了霍启对英莲的关心和焦急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家庭中的紧张气氛和霍启的责任心。
- 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
- 注释: 贾士隐夫妇发现他们的女儿贾英莲一夜之间没有回家,立刻意识到可能出了什么事。于是又派人去找,回来的人都说没有听到任何消息。这对夫妇一生中唯一的女儿不见了,怎能不让人悲痛欲绝,以至于日夜哭泣,甚至有人考虑过自杀。
- 赏析: 这段话反映了贾士隐夫妇对孩子失踪的极度焦虑和悲痛,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执着和无奈。
- 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 注释: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贾士隐先是得了重病,当时封氏也因为思念女儿而生病,每天都请医生看病治疗。
- 赏析: 这句话描述了贾士隐和他的妻子因为女儿的失踪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痛苦。这种描写增加了故事的情感深度和戏剧性。
译文:
- 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
- 送走了朋友贾雨村之后,贾士隐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睡觉,一直到太阳升起了三遍(上午九点多)他才醒来。
- 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
- 回想起昨晚发生的事情,贾士隐打算再次撰写两封信推荐给贾雨村,让他带着信前往京城的一个有地位的家庭,以便在那里有个安身之处。
- 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
- 贾雨村派人前去邀请贾士隐时,那位家人回来并告诉他,昨天早上五更时分(大约清晨),贾家老爷(可能是贾敬)已经动身前往京城了,并且还留下话给那个和尚,告诉他贾士隐应该专注于学习,无需急于亲自相见。
- 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 听后贾士隐也只能作罢。
-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
- 真所谓闲暇之时时光易逝,转眼间又是元宵节到了。
- 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
- 贾士隐命令家人霍启抱着英莲去赏看夜间的烟花,但到深夜时分霍启要去方便一下,就把英莲放在了一个人家的门槛上坐着。等他方便完毕后去抱英莲时,却再也找不到她的身影了。霍启急得在黑暗中寻找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也找不到她,因此不敢回家见贾士隐,便急忙离开了家去别的地方寻找。
- 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看到这个月,贾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 那对贾士隐夫妇见到他们唯一的女儿贾英莲一整夜都没有回家,便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不测。于是又派了几个人去寻找,但回来的人都说没听见什么声音。这对夫妇一生只生这一个女儿,如今突然失去她,怎能不让他们悲痛欲绝?所以整天以泪洗面,甚至有人考虑过自尽。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贾士隐首先就病倒了。当时封氏也在想女儿的事情上病倒了,天天请医生来看。
- 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 这个月里,贾士隐首先就病倒了。与此同时,妻子封氏也被女儿的失踪所困扰,每天都在担心着女儿的情况并求医问药。
- 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 在这个月里,贾士隐首先就病倒了。而封氏也因此过度悲伤而病倒了,每日都忙于照顾自己并请医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