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刘姥姥带他进城逛去,便喜的无不应承。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众人打量了他一会,便问“那里来的?”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内中有一老年人说道:“不要误他的事,何苦耍他。”因向刘姥姥道:“那周大爷已往南边去了。他在后一带住着,他娘子却在家。你要找时,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是了。”
【诗句】: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刘姥姥带他进城逛去,便喜的无不应承。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
【译文】:第二天早晨,天色还未亮,刘姥姥就起床洗漱一番,并叮嘱了一番板儿。这个五、六岁的孩子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一听说刘姥姥要带着他去城里玩,便非常高兴地应承下来。于是,刘姥姥带着板儿来到宁荣街,来到了荣府的大门前。他们来到了荣府的大门前的石狮子旁,只见门口聚集了许多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她一边整理着自己的衣服,一边又对板儿说了一些话,然后慢慢走到荣府的角门旁边。
【注释】:次日:第二天;天未明:黎明时分。梳洗干净:洗脸、刷牙、梳头等;板儿:指贾宝玉的小名,贾宝玉的儿子。五六岁:大约五六岁的样子。不知所云:不懂什么话。喜的无不应承:非常高兴地答应下来。进城逛逛:出去游览城市。宁荣街:是荣国府所在地,位于南京城东。角门:荣国府大门外通往内院的侧门。簇簇轿马:很多轿子和马匹聚集在门前。周大爷:指的是周瑞家的,是贾琏的妻子王熙凤的陪房丫头。太爷们:老爷们,这里泛指有钱人或有权有势的人。太爷:旧时称呼有地位的人。纳福:请受你祝福。烦:麻烦。那墙角下等着:在角落等待一会儿。何苦:何必。耍他:戏弄他。周大爷已往南边去了:周瑞家的已经去了南方。他在后一带住着:周瑞家的住在荣国府的后面。他娘子在家:周瑞家的的妻子在家。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是:从荣国府的东边绕过来,走到后面的街道上,再从后门进去询问。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刘姥姥初次进入荣国府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动作描写,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也展示了荣国府的豪华与富贵。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