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到了倒厅,周瑞家的将刘姥姥安插在那里略等一等。自己先过了影壁,进了院门,知凤姐未下来,先找着凤姐的一个心腹通房大丫头名唤平儿的。周瑞家的先将刘姥姥起初来历说明,又说:“今日大远的特来请安。当日太太是常会的,今日不可不见,所以我带了他进来了。等奶奶下来,我细细回明,奶奶想也不责备我莽撞的。”平儿听了,便作了主意:“叫他们进来,先在这里坐着就是了。”周瑞家的听了,方出去引他两个进入院来。上了正房台矶,小丫头打起猩红毡帘,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刘姥姥此时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平儿站在炕沿边,打量了刘姥姥两眼,只得问个好让坐。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忽见周瑞家的称他是平姑娘,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称周大娘,方知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了。于是让刘姥姥和板儿上了炕,平儿和周瑞家的对面坐在炕沿上,小丫头子斟了茶来吃茶。

诗句:

  •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 先到了倒厅,周瑞家的将刘姥姥安插在那里略等一等。
  • 自己先过了影壁,进了院门,知凤姐未下来,先找着凤姐的一个心腹通房大丫头名唤平儿的。
  • 周瑞家的先将刘姥姥起初来历说明,又说:“今日大远的特来请安。当日太太是常会的,今日不可不见,所以我带了他进来了。等奶奶下来,我细细回明,奶奶想也不责备我莽撞的。”
  • 平儿听了,便作了主意:“叫他们进来,先在这里坐着就是了。”
  • 上正房台矶,小丫头打起猩红毡帘,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
  • 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
  • 刘姥姥此时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
  • 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
  • 平儿站在炕沿边,打量了刘姥姥两眼,只得问个好让坐。
  • 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
  • 才要称姑奶奶,忽见周瑞家的称他是平姑娘,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称周大娘,方知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了。
  • 于是让刘姥姥和板儿上了炕,平儿和周瑞家的对面坐在炕沿上,小丫头子斟了茶来吃茶。

译文:
红楼梦第六回中的贾宝玉初次与刘姥姥相见,她刚进入荣国府时的情景。首先到达的是倒厅,由周瑞家的安排刘姥姥稍作休息。接着,贾宝玉穿过影壁进入了院子,知道王熙凤还没有下来,因此先行找到了王熙凤信任的贴身丫鬟名叫平儿的人。周瑞家的向刘姥姥解释了来意后说:“今天这么远特地来向您请安,当年经常见面,今天不能不见您,所以我带她来了。待王奶奶下来后,我会详细禀报您的意思,奶奶应该不会责怪我鲁莽行事。”平儿听后,决定叫她们进来,先在此处坐着等候。周瑞家的女性随后引领他们进入院内,掀起了猩红的毡帘,一进入正房就闻到一股香气扑面而来,让人感到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中。整个房间的一切都显得光彩夺目,令人眼花缭乱。刘姥姥只是默默地点头、咂嘴并念佛。后来来到东边这间屋内,那是贾琏的女儿贾宝玉的大女儿贾元春的卧室。平儿站在炕沿边观察刘姥姥,然后让她坐下。刘姥姥见平儿身穿华贵衣裳,镶有金银首饰,容貌美丽,以为她是王熙凤,刚要称王夫人为姑奶奶,却被周瑞家的提醒她是平姑娘,又被平儿抢先称呼周瑞家的为大娘,才知道她只是一个有些体面的女仆。于是让刘姥姥和她的外孙贾宝玉一起上了床,平儿与周瑞家的对面坐在炕沿上,小丫头端来了茶让三人品茗。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贾宝玉初见刘姥姥的情景。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古典韵味和人物形象的生动描绘。

  1. 情节描写:诗歌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示了贾宝玉初次见到刘姥姥的场景,从进门到坐下,以及室内的陈设与氛围,都展现了一个典型的古代贵族家庭的气派和规矩。
  2. 细节描写:诗歌中的“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等句子,不仅描述了环境的华丽和奢华,也反映了当时富贵人家的生活状态和品味。
  3. 人物心理:通过对刘姥姥和贾宝玉的心理描写,诗歌传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活动。例如,刘姥姥的谦卑和对王熙凤的尊敬,以及对新环境的反应等,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和立体。
  4. 文化背景:这首诗反映了清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同时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礼教规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