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诗句】
红楼梦 · 第六回 ·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译文】
《红楼梦》第六回中,贾宝玉在初次与黛玉的亲密接触后,便对凤姐儿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趁着刘姥姥来访的机会,巧妙地安排了这次“初试云雨情”的机会。而凤姐儿则穿着华丽,等待着贾宝玉的到来。
【赏析】
此句描述了贾宝玉为了试探自己的感情深浅,故意制造机会与凤姐儿亲近的场景。通过巧妙的安排和凤姐儿的装束描写,展现了贾宝玉对凤姐儿的爱慕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男女关系的复杂态度,以及人物性格的独特魅力。
【注释】
- 《红楼梦》: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曹雪芹所著。
- 第六回: 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部分,讲述了许多重要的故事情节。
- 贾宝玉: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性格复杂多变,情感丰富细腻。
- 云雨情: 指男女之间的私情,这里特指贾宝玉与凤姐儿的亲密关系。
-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首次来到荣国府,是小说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 錾铜钩: 一种装饰物,用金属制成,有精美的图案。
- 撒花软帘:一种装饰性很强的窗帘,上面绣着各种花卉图案。
- 炕:古代房屋的一种取暖方式,即在地上铺设火炉。
- 锁子锦靠背: 一种织金的靠垫,上面有许多小锁子状的花纹。
- 引枕: 一种枕头,通常具有引导睡眠的作用。
- 金心绿闪缎大坐褥: 一种华丽的坐褥,上面有金色的心形图案,颜色鲜艳。
- 雕漆痰盒: 一种涂有雕刻图案的陶瓷痰盒,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秋板貂鼠昭君套: 一种珍贵的貂皮服装,以古代美女昭君的名字命名。
- 攒珠勒子: 一种装饰性的腰带,以珠宝攒成,非常华丽。
- 桃红撒花袄: 一种红色的衣物,绣有花朵图案。
- 石青刻丝灰鼠披风: 一件用灰色鼠皮制成的披风,表面刻有花纹,显得高贵典雅。
- 大红洋绉银鼠皮裙: 一条红色带有银丝纹饰的皮裙,非常漂亮。
- 粉光脂艳: 形容女子妆容艳丽,光彩照人。
- 端端正正: 形容人或事物整齐规矩。
- 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描述一个人正在用小铜火箸拨弄手炉中的灰尘。
- 周瑞家的: 小说中的角色,是贾宝玉的贴身丫鬟,负责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 平儿: 贾琏的妻子,也是贾宝玉的表姐。
-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 暗示凤姐儿平时穿戴华丽,地位尊贵。
- 围着攒珠勒子: 形容穿戴整齐,非常讲究。
- 桃红撒花袄: 一种红色的衣物,上面绣有花朵图案。
- 石青刻丝灰鼠披风: 一件用灰色鼠皮制成的披风,表面刻有花纹。
- 大红洋绉银鼠皮裙: 一条红色带有银丝纹饰的皮裙。
- 粉光脂艳: 形容女子妆容艳丽如粉,皮肤白皙如脂。
- 忙欲起身, 犹未起身时: 描述一个人正准备站起来时,却又停下了动作。
- 满脸春风的问好, 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 形容一个人满脸笑容地问候,并责怪丫鬟为什么不早点通知。
- 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 问姑奶奶安: 描述刘姥姥已经向凤姐儿行了传统的礼节,并向她表达了敬称和问候。
- 凤姐忙说, 周姐姐, 快搀起来, 别拜罢, 请坐: 凤姐儿回应了刘姥姥的问候,并邀请她坐下。
- 我年轻, 不大认得, 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 不敢称呼: 凤姐儿谦虚地表示自己年纪轻,不熟悉这些规矩,不敢随意称呼别人。
- 周瑞家的忙回道: 周瑞家的回应了凤姐儿的话。
- 凤姐点头: 凤姐儿接受了周瑞家的的回答。
- 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 描述了刘姥姥已经坐在炕沿上,而贾宝玉的儿子板儿躲在一旁的情景。
- 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 他死也不肯: 描述刘姥姥如何努力劝说板儿给凤姐儿行礼,但板儿坚决不肯屈服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