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那肯不吃。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钟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隄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先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不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你这算了什么。”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一面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这里没好的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唬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越发吃了晚饭去,便醉了,就跟着我睡罢。”因命:“再烫热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
诗句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那肯不吃。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钟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
黛玉先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不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
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你这算了什么。”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一面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这里没好的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唬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越发吃了晚饭去,便醉了,就跟着我睡罢。”因命:“再烫热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
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
译文
说话时,宝玉已经喝了三杯酒。李嬷嬷又上来劝阻他继续喝酒。宝玉心情愉快,与宝黛姐妹们说说笑笑,不想停下来。宝玉只好央求李嬷嬷:“好妈妈,我再喝两杯就不喝了。”李嬷嬷提醒他说:“你要小心,老爷今天在家,不要惹他生气啊。”宝玉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慢慢地放下酒杯,低下头。黛玉急忙劝说:“别扫大家的兴!如果舅舅让你读书,就说是姨妈留给你的。这个妈妈喝醉酒了,还在用我们来刺激他呢!”一边悄悄地推了宝玉一下,让他生闷气,一边低声嘟囔:“别管那个老妈妈,我们都玩得开心就好。”李嬷嬷不知道黛玉的意思,于是说:“林姐儿,你不要助长他的气焰。你去劝劝他吧,也许他会听进去一点。”林黛玉冷笑一声:“我为什么要帮他?我根本不想劝他。你这么小心,以前老太太还给你酒吃呢。现在在你这里多喝一杯,应该没问题。你一定是外人,不应该干涉我们的事。”李嬷嬷听了这话,又急又笑,说:“真是这个林姐儿,说得话比刀还锋利。你算个什么?”
宝钗忍不住笑起来,轻轻打了黛玉的腮帮子,说:“你这个小丫头,真是让人既讨厌又喜欢。”薛姨妈一边说一边说:“别害怕,别害怕,我的儿!这里没有好东西给你吃,别让这些东西吓到你的心里面,反而让我担心。只要你放心吃,晚饭后我会陪着你一起睡觉的。”于是命令:“再给李嬷嬷端上一杯热酒来!姨妈陪阿姨喝几杯,然后就吃饭吧。”宝玉听了,兴致又高了起来。
注释
- “说话时,宝玉” - 指李嬷嬷和宝玉之间的对话发生在说话的时候。
- “李嬷嬷又上来拦阻。” - 李嬷嬷再次出现阻止宝玉继续饮酒的行为。
- “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 - 描述宝玉心情愉悦、心情舒畅的状态。
- “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 - 指宝玉和贾府的姐妹们在一起谈笑风生的场景。
- “那肯不吃” - 表示宝玉不愿意放弃喝酒的机会。
- “李嬷嬷道” - 李嬷嬷向宝玉提出警告或者建议的话语。
- “林姐儿” - 黛玉的昵称。
- “真真这林姐儿” - 形容黛玉的话尖锐而直接。
- “薛姨妈一面又说” - 薛姨妈对情况进行了进一步说明或安慰。
- “索性” - 表示干脆或者彻底的意思。
- “越发” - 更加地、更进一步地。
- “姨妈陪你吃两杯” - 薛姨妈邀请宝玉和她一同享用美酒。
- “方又鼓起兴来” - 表示宝玉的情绪再次高涨起来。
赏析
这是一段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通过李嬷嬷和宝玉之间的互动展示了封建社会中长辈对晚辈的管教以及晚辈之间的相互调侃。黛玉的机智和宝钗的幽默为这段对话增添了不少色彩。此外,对话中反映了贾府上下人等对待饮酒的态度和规矩,以及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整体而言,这段文字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清代贾府的生活画卷,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庭中的等级观念和礼仪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