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筵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靸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那凤姐必知今日人客不少,在家中歇宿一夜,至寅正,平儿便请起来梳洗。及收拾完备,更衣盥手,吃了两口奶子糖粳米粥,漱口已毕,已是卯正二刻了。来旺媳妇率领诸人伺候已久。凤姐出至厅前,上了车,前面打了一对明角灯,大书“荣国府”三个大字,款款来至宁府。大门上门灯朗挂,两边一色戳灯,照如白昼,白汪汪穿孝仆从两边侍立。请车至正门上,小厮等退去,众媳妇上来揭起车帘。凤姐下了车,一手扶着丰儿,两个媳妇执着手把灯罩,簇拥着凤姐进来。宁府诸媳妇迎来请安接待。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伺候烧纸。凤姐吩咐得一声:“供茶烧纸。”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了,放声大哭。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嚎哭。
【红楼梦·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筵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靸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
【注释】:五七正五日是佛教对死亡的称谓,意指人死后七天。应佛僧是指主持佛事的僧人。和尚、道士和尼僧分别代表不同的宗教。朝三清指的是道教中的最高神祇:太清、玉清、上清。叩玉帝指的是向天帝祈求保佑。禅僧们指的是禅宗的僧侣。参阎君指的是拜访阎王爷。拘都鬼指的是拘捕所有的鬼怪。筵请地藏王是指宴请地藏菩萨。开金桥指的是搭建通往极乐世界的桥梁。引幢幡是指在灵前悬挂幡旗。烧纸是指烧纸钱等祭品。里外男女上下表示所有在场的人。声嚎哭指的是高声哭泣。
【译文】:这日乃是五七正五日上,应佛僧正在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筵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靸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
【赏析】:这一段描绘了宁国府主人贾珍家中举行的葬礼场面。通过细致的描述,展现了贾家豪华而庄重的丧葬仪式,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家族荣耀。诗中的“应佛僧”、“和尚”、“道士”和“尼僧”代表了不同宗教和信仰体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文化特征。此外,诗中还体现了封建社会对生死、鬼神等传统观念的重视,以及人们对死者的尊重和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