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毕,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诗句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解释:
这是一首描述在《红楼梦》中,贾政带领众人游览大观园并为其题词的场景。其中“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暗示了这一活动的背景是在元宵节庆祝期间。

译文

说毕,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注释

  1. 贾政 - 书中的主人公之一,一位严肃而公正的长者。
  2. 大观园 - 书中的主要场所之一,是贾政和贾府家族成员居住的地方。
  3. 荣国府 - 指贾府的正式住所,与大观园相邻。
  4. 元宵节 - 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庆祝。
  5. 贾珍 - 书中的另一位长者,负责引领宾客游览大观园。
  6. 山口 - 大观园入口处的一个自然景观或建筑入口。
  7. 镜面白石 - 指山上的一块平滑如镜的白色石头。
  8. 主山正景 - 指大观园中最显著、最美的景观。
  9. 曲径通幽处 - 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意指曲折小路通向幽静之处,引申为深入探索或发现更深层次的美。
  10. 二世兄 - 指贾宝玉(贾政的儿子),书中的主角之一。
  11. - 指贾宝玉。
  12. 天分高 - 形容人的聪明才智出众。
  13. 才情远 - 形容才能高超,思想深远。
  14. 选拟 - 选择和决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红楼梦》中一个典型的场景——贾政带着他的家人在大观园中游玩,寻找最佳的题字地点。贾珍作为引导者,带领大家穿过山口,看到了一块镜面白石,象征着大观园的自然之美。随后,他们讨论起给这块白石命名的问题。宝玉提出的“曲径通幽处”,不仅呼应了大观园的自然美景,也体现了他对文学和艺术的理解与欣赏。

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人物对话,展现了宝玉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同时,通过对贾政和其他宾客的反应的描述,反映了大观园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