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写毕,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也写在偈后。自己又念一遍,自觉无挂碍,中心自得,便上床睡了。

谁想黛玉见宝玉此番果断而去,故以寻袭人为由,来视动静。袭人笑回:“已经睡了。”黛玉听说,便要回去。袭人笑道:“姑娘请站住,有一个字帖儿,瞧瞧是什么话。”说着,便将方才那曲子与偈语悄悄拿来,递与黛玉看。黛玉看了,知是宝玉一时感忿而作,不觉可笑可叹,便向袭人道:“作的是玩意儿,无甚关系。”说毕,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次日又与宝钗看。宝钗看其词曰: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看毕,又看那偈语,又笑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快烧了罢。”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

这首诗是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的一段描述,出自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诗句:

  1.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2.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3. 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也写在偈后。
  4. 自己又念一遍,自觉无挂碍,中心自得,便上床睡了。
  5. 谁想黛玉见宝玉此番果断而去,故以寻袭人为由,来视动静。
  6. 袭人笑回:“已经睡了。”
  7. 黛玉听说,便要回去。
  8. 袭人笑道:“姑娘请站住,有一个字帖儿,瞧瞧是什么话。”
  9. 说着,便将方才那曲子与偈语悄悄拿来,递与黛玉看。
  10. 黛玉看了,知是宝玉一时感忿而作,不觉可笑可叹,便向袭人道:“作的是玩意儿,无甚关系。”
  11. 说毕,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
  12. 次日又与宝钗看。
  13. 宝钗看其词曰:
  14.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
  15. 肆行无碍凭来去。
  16. 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
  17. 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18. 看毕,又看那偈语,又笑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
  19. 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快烧了罢。”
  20. 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

译文:

  1. 没有证据也能说是证据。
  2. 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它存在。
  3. 我虽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但又担心别人不理解,因此也填了一支《寄生草》,写在偈语后面。
  4. 自己再念一次,自觉没有任何负担,内心感到十分满足,于是就上床睡觉了。
  5. 谁知黛玉看见宝玉这么果断地走了,就以找袭人为由来看动静。
  6. 袭人笑着回答:“已经睡着了。”
  7. 黛玉听了,想要回去,但被袭人拦住了。袭人说:“姑娘请站住,我有一个字帖儿,看看是什么意思。”说着,就将刚才的那首曲子和偈语悄悄地拿了过来,递给黛玉看。
  8. 黛玉看完,觉得宝玉写的这些都是玩物丧志的东西,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她对袭人说:“这写的是玩笑话,和我们没有关系。”说完,就把字帖儿带回家,和湘云一起看。
  9. 第二天,她又把字帖儿给贾宝钗看。
  10. 贾宝钗看过之后,笑着说:“这个人已经觉悟了。这都是我的不对,都是我昨天唱的那支曲子引起的。这些道书禅机最容易改变一个人的本性。明天如果认真地谈论这些事情,心里存着这样的意思,都是因为我昨天唱的那一支曲子,我成了罪魁祸首了。”
  11. 说着,她就把字帖儿撕成了碎片,递给丫头们说:“快烧了吧。”
  12. 黛玉笑着说:“不该撕掉,等我问问他。你们跟我来,保证让他收回他的痴心妄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宝玉和黛玉的对话和行为,展现了他们在音乐和哲学上的感悟。宝玉的曲子和偈语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和觉醒,而黛玉的回应则体现了她的机智和理解力。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情感交融,通过对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情感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