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并未理论,因问起昨日可有什么事情。袭人便回说:“二奶奶打发人叫了红玉去了。他原要等你来的,我想什么要紧,我就作了主,打发他去了。”宝玉道:“很是。我已知道了,不必等我罢了。”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说着命小丫头子来,将昨日所赐之物取了出来,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大奶奶,二奶奶他两个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宝玉听了,笑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袭人道:“昨儿拿出来,都是一份一份的写着签子,怎么就错了!你的是在老太太屋里的,我去拿了来了。老太太说了,明儿叫你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呢。”宝玉道:“自然要走一趟。”说着便叫紫绡来:“拿了这个到林姑娘那里去,就说是昨儿我得的,爱什么留下什么。”紫绡答应了,拿了去,不一时回来说:“林姑娘说了,昨儿也得了,二爷留着罢。”
【诗句】
红楼梦 · 第二十八回 ·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译文】
宝玉并未理论,因问起昨日可有什么事情发生。袭人便回说:“二奶奶打发人叫了红玉去了。他原要等你来的,我想什么要紧,我就作了主,打发他去了。”宝玉道:“很是。我已知道了,不必等我罢了。”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说着命小丫头子来,将昨日所赐之物取了出来,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大奶奶,二奶奶他两个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宝玉听了,笑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袭人道:“昨儿拿出来,都是一份一份的写着签子,怎么就错了!你的是在老太太屋里的,我去拿了来了。老太太说了,明儿叫你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呢。”宝玉道:“自然要走一趟。”说着便叫紫绡来:“拿了这个到林姑娘那里去,就说是昨儿我得的,爱什么留下什么。”紫绡答应了,拿了去,不一时回来说:“林姑娘说了,昨儿也得了,二爷留着罢。”
【注释】
- 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 第二十八回:书中第28章,指的是《红楼梦》中的某个故事或者情节。
-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描述的是宝玉收到蒋玉菡赠送的茜香罗的情景。
-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描述薛宝钗收到宝玉送的红麝串时的害羞心情。
- 贵妃:这里指代的是贾府中的女眷,即贾母、王夫人等。
- 夏太监:指代的是贾府中负责管理事务的太监。
- 清虚观: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座道教庙宇,是《红楼梦》中提到的一个场景。
- 五更天:古代把夜晚分为五段,每段为一更,从夜里1点到5点为一更。五更天就是凌晨时分。
- 紫绡:书中人物名,此处指代的是宝玉身边的丫鬟紫绡。
【赏析】
这首《红楼梦》中的插曲描绘了宝玉与袭人在得知薛宝钗和蒋玉菡各自收到了不同的礼物后产生的疑惑和喜悦。宝玉对于自己收到的礼物与其他人的相同表达了惊讶,而薛宝钗则因为自己的礼物与他人的不同感到害羞。这段描写不仅展示了宝玉的善良与细心,也体现了薛宝钗的谦逊与敏感。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宝玉和宝钗这两个性格鲜明的角色形象。同时,通过对袭人和贾府众人的描写,也展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