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只见宝钗从那边来了,二人便走开了。宝钗分明看见,只装看不见,低着头过去了,到了王夫人那里,坐了一回,然后到了贾母这边,只见宝玉在这里呢。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宝钗见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诗句及译文
- 正说着,只见宝钗从那边来了:
- 注释:两人正在谈话时,突然看到宝钗从对面走来。
- 二人便走开了:
- 注释:看到宝钗后,他们决定离开。
- 宝钗分明看见,只装看不见,低着头过去了:
- 注释:虽然宝钗看到了宝玉和宝钗的谈话,但她假装没有看到,低头快速走过去避开。
- 到了王夫人那里,坐了一回:
- 注释:宝钗到达王夫人那里,并坐了一会儿。
- 然后到了贾母这边:
- 注释:之后,她来到了贾母的面前。
- 只见宝玉在这里呢:
- 注释:这里指宝钗在贾母面前见到了宝玉。
-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
- 注释:这是关于宝钗和王夫人之前讨论的话题。
- 所以总远着宝玉:
- 注释:因为王夫人之前的话,薛宝钗总是刻意保持距离,避免和宝玉接触。
- 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 注释:昨天收到元春的礼物,唯独宝钗和宝玉的礼物相同,这让她感到更加失落。
- 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
- 注释:幸亏宝玉被另一位女士(林黛玉)吸引,无法分心。
- 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
- 注释:宝钗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林黛玉身上。
- 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
- 注释:想象如果自己的手臂长在林黛玉身上,她可能会主动触碰自己。
- 忽想起“金玉”一事来:
- 注释:忽然想到了有关“金玉良缘”的事情。
- 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 注释:仔细观察宝钗的样貌,她的美丽无需修饰就能展现,如同银盆、水杏般动人。
- 不觉就呆了:
- 注释:看到如此美丽的脸庞,薛宝钗不禁呆立当场。
- 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
- 注释:薛宝钗脱下红麝香串递给宝玉,宝玉接过却没有注意到。
- 薛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
- 注释:薛宝钗责怪宝玉为何又在风中站立。
- 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
- 注释:林黛玉笑着回应说,她其实一直在屋内,只是出来透透气。
- 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
- 注释:听到天边有声音传来,林黛玉出来寻找原因。
- 原来个呆雁:
- 注释:原来是一只迷路的雁鸟。
- 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
- 注释:嘴里说着话,同时用手帕扔向宝玉的脸。
- 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
- 注释:宝玉没有防备,手帕打在了他的眼睛上。
赏析: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主要展现了宝钗和宝玉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林黛玉对二人的不同态度。通过对话和行为描述,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性格特点。整体而言,这段描写充满了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入挖掘,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复杂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