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因而问道:“云丫头在你们家做什么呢?”袭人笑道:“才说了一会子闲话。你瞧,我前儿粘的那双鞋,明儿叫他做去。”宝钗听见这话,便两边回头,看无人来往,便笑道:“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情。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我看着他,也不觉的伤起心来。”袭人见说这话,将手一拍,说:“是了,是了。怪道上月我烦他打十根蝴蝶结子,过了那些日子才打发人送来,还说‘打的粗,且在别处能着使罢,要匀净的,等明儿来住着再好生打罢’。如今听宝姑娘这话,想来我们烦他他不好推辞,不知他在家里怎么三更半夜的做呢。可是我也糊涂了,早知是这样,我也不烦他了。”宝钗道:“上次他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袭人道:“偏生我们那个牛心左性的小爷,凭着小的大的活计,一概不要家里这些活计上的人作。我又弄不开这些。”宝钗笑道:“你理他呢!只管叫人做去,只说是你做的就是了。”袭人笑道:“那里哄的信他,他才是认得出来呢。说不得我只好慢慢的累去罢了。”宝钗笑道:’你不必忙,我替你作些如何?”袭人笑道:“当真的这样,就是我的福了。晚上我亲自送过来。”
诗句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宝钗因而问道:“云丫头在你们家做什么呢?”袭人笑道:“才说了一会子闲话。你瞧,我前儿粘的那双鞋,明儿叫他做去。”
宝钗听见这话,便两边回头,看无人来往,便笑道:“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情。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我看着他,也不觉的伤起心来。”
袭人见说这话,将手一拍,说:“是了,是了。怪道上月我烦他打十根蝴蝶结子,过了那些日子才打发人送来,还说‘打的粗,且在别处能着使罢,要匀净的,等明儿来住着再好生打罢’。如今听宝姑娘这话,想来我们烦他他不好推辞,不知他在家里怎么三更半夜的做呢。可是我也糊涂了,早知是这样,我也不烦他了。”
宝钗道:“上次他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袭人道:“偏生我们那个牛心左性的小爷,凭着小的大的活计,一概不要家里这些活计上的人作。我又弄不开这些。”
宝钗笑道:“你理他呢!只管叫人做去,只说是你做的就是了。”袭人笑道:“那里哄的信他,他才是认得出来呢。说不得我只好慢慢的累去罢了。”宝钗笑道:’你不必忙,我替你作些如何?”袭人笑道:“当真的这样,就是我的福了。晚上我亲自送过来。”
译文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宝钗询问云丫头在家中的情况,袭人笑着回答说云丫头在家做一些家务活。宝钗则对云丫头的家庭状况表示同情和理解,因为她知道云丫头从小就没有父母,生活非常困苦。而袭人则抱怨自己家中的小少爷不尊重家里的劳动,让她们这些女仆来做所有的工作。最后宝钗提议帮她完成一些工作,以减轻她的压力。
注释
- 红楼梦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由曹雪芹创作,后经高鹗续写。
- 第三十二回 - 《红楼梦》中的一部分,主要描述了贾府内的一系列事件和人物关系。
-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 描述宝玉因情感困扰而迷失自我,宝钗对此表示关心和担忧。
-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 描述金钏因忍受不了屈辱而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黑暗面。
- 宝钗因而问道 - 宝钗因此事向袭人提问,表现出她的关心和同情。
- 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神情 - 宝钗观察并感受到云丫头的情绪变化。
- 偏生我们那个牛心左性的小爷 - 形容贾宝玉的性格倔强,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 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 - 描述云丫头情绪激动到哭泣的情形。
- 三更半夜的做活 - 指贾宝玉不顾家人休息而熬夜做事。
- 薛蟠 - 贾家的公子,性情傲慢且自私。
- 牛心左性的 - 形容贾宝玉性格倔强、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 薛家娘姨们 - 薛家的女性亲戚或侍女。
- 宝钗笑道 - 宝钗以轻松的语气回应袭人的抱怨和担忧。
- **你不必忙,我替你作些如何?” - 宝钗提出帮助她完成任务的建议。
赏析
这段对话展示了《红楼梦》中宝钗和袭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她们对贾宝玉的关怀。通过宝钗的提问和回答,我们可以感受到宝钗对贾宝玉的关注和担忧。同时,通过袭人的抱怨和宝钗的回答,也可以看出她们之间对于家庭琐事的不同态度和方法。整个对话充满了温馨、关心和同情的氛围,展现了古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