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甄宝玉依命前行,贾宝玉等陪着来见王夫人。贾宝玉见是甄太太上坐,便先请过了安,贾环贾兰也见了。甄宝玉也请了王夫人的安。两母两子互相厮认。虽是贾宝玉是娶过亲的,那甄夫人年纪已老,又是老亲,因见贾宝玉的相貌身材与他儿子一般,不禁亲热起来。王夫人更不用说,拉着甄宝玉问长问短,觉得比自己家的宝玉老成些。回看贾兰,也是清秀超群的,虽不能像两个宝玉的形像,也还随得上。只有贾环粗夯,未免有偏爱之色。众人一见两个宝玉在这里,都来瞧看,说道:“真真奇事,名字同了也罢,怎么相貌身材都是一样的。亏得是我们宝玉穿孝,若是一样的衣服穿着,一时也认不出来。”内中紫鹃一时痴意发作,便想起黛玉来,心里说道:“可惜林姑娘死了,若不死时,就将那甄宝玉配了他,只怕也是愿意的。”正想着,只听得甄夫人道:“前日听得我们老爷回来说,我们宝玉年纪也大了,求这里老爷留心一门亲事。”王夫人正爱甄宝玉,顺口便说道:“我也想要与令郎作伐。我家有四个姑娘,那三个都不用说,死的死、嫁的嫁了,还有我们珍大侄儿的妹子,只是年纪过小几岁,恐怕难配。倒是我们大媳妇的两个堂妹子生得人才齐整,二姑娘呢,已经许了人家,三姑娘正好与令郎为配。过一天我给令郎作媒,但是他家的家计如今差些。”甄夫人道:“太太这话又客套了。如今我们家还有什么,只怕人家嫌我们穷罢了。”王夫人道:“现今府上复又出了差,将来不但复旧,必是比先前更要鼎盛起来。”甄夫人笑着道:“但愿依着太太的话更好。这么着就求太太作个保山。”甄宝玉听他们说起亲事,便告辞出来。贾宝玉等只得陪着来到书房,见贾政已在那里,复又立谈几句。听见甄家的人来回甄宝玉道:“太太要走了,请爷回去罢。”于是甄宝玉告辞出来。贾政命宝玉环兰相送。不题。

【诗句】
那甄宝玉依命前行,贾宝玉等陪着来见王夫人。贾宝玉见是甄太太上坐,便先请过了安,贾环贾兰也见了。甄宝玉也请了王夫人的安。两母两子互相厮认。
【译文】
那位甄宝玉按照命令向前行进,贾宝玉等人则陪同前来拜访王夫人。贾宝玉见到是甄太太坐在上座,就先行了礼,贾环和贾兰也见到了。甄宝玉也向王夫人问好。两位母亲和两个儿子相互辨认着彼此的面孔和身份。尽管贾宝玉已经娶过亲了,但甄夫人年纪已经很大,又是老亲,因为看见贾宝玉的相貌身材与自己的儿子一样,不禁亲切起来。王夫人更不用说,拉着甄宝玉询问长问短,觉得比自己家的宝玉更加成熟。回望贾兰,也是清秀超群的,虽然不能像两位宝玉的形象,但仍然可以相配。只有贾环粗犷、憨厚,未免流露出偏爱之色。众人一见两位宝玉在这里,都来看看,说道:“真是奇怪的事,名字相同也罢,怎么相貌身材都是一样的。幸亏是我们宝玉穿着孝服,若是穿一样的衣服,一时也难以分辨。”其中紫鹃一时心血来潮,便想起黛玉来,心里想着:“可惜林姑娘死了,若不死时,就将那个甄宝玉配给他,只怕他也会愿意。”正当这样想的时候,只听得甄夫人道:“前日听到我们家老爷回来说,我们宝玉年纪也大了,请求这里老爷留心一门亲事。”王夫人正喜爱甄宝玉,顺口便说道:“我也想要与你公子提亲。我家有四个姑娘,那三个都不用说了,死的死、嫁的嫁了,还有我家珍大侄子的女儿,只是年纪太小,恐怕配不上。反倒是我们大媳妇的两个堂妹生得人才整齐,二姑娘呢,已经许人家为妻,三姑娘正好与你的公子成婚。我过一天给公子提个媒,但他家的经济状况现在有些差。”甄夫人道:“太皇太后的话又客套了。如今我们家还有什么?只怕人家嫌我们穷罢了。”王夫人道:“目前府上又出了一些困难,将来不但能恢复往日的地位,必定比以前更为兴盛。”甄夫人笑着道:“但愿依照太皇太后的话更好。如此这般,就求太皇太后做保山。”甄宝玉听到他们提起亲事,就告辞出来。贾宝玉等人只得陪他来到书房,看见贾政已在那里,再聊了几句。听见甄家人来回话道:“太皇太后要走了,请少爷回去吧。”于是甄宝玉告辞出来。贾政命贾宝玉与贾环、贾兰相送。不表。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甄宝玉与贾宝玉相见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话展示了两人之间的亲近关系,同时也揭示了贾府内部的复杂人际关系。诗歌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纠葛,使得整首诗既有情节发展又有情感流露,生动而真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