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宝玉自那日见了甄宝玉之父,知道甄宝玉来京,朝夕盼望。今儿见面原想得一知己,岂知谈了半天,竟有些冰炭不投。闷闷的回到自己房中,也不言,也不笑,只管发怔。宝钗便问:“那甄宝玉果然像你么?”宝玉道:“相貌倒还是一样的。只是言谈间看起来并不知道什么,不过也是个禄蠹。”宝钗道:“你又编派人家了。怎么就见得也是个禄蠹呢?”宝玉道:“他说了半天,并没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这样人可不是个禄蠹么!只可惜他也生了这样一个相貌。我想来,有了他,我竟要连我这个相貌都不要了。”宝钗见他又发呆话,便说道:“你真真说出句话来叫人发笑,这相貌怎么能不要呢。况且人家这话是正理,做了一个男人原该要立身扬名的,谁像你一味的柔情私意。不说自己没有刚烈,倒说人家是禄蠹。”宝玉本听了甄宝玉的话甚不耐烦,又被宝钗抢白了一场,心中更加不乐,闷闷昏昏,不觉将旧病又勾起来了,并不言语,只是傻笑。宝钗不知,只道是“我的话错了,他所以冷笑”,也不理他。岂知那日便有些发呆,袭人等怄他也不言语。过了一夜,次日起来只是发呆,竟有前番病的样子。
诗句及译文:
红楼梦 · 第一百一十五回 ·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证同类宝玉失相知
且说宝玉自那日见了甄宝玉之父,知道甄宝玉来京,朝夕盼望。今儿见面原想得一知己,岂知谈了半天,竟有些冰炭不投。闷闷的回到自己房中,也不言,也不笑,只管发怔。宝钗便问:“那甄宝玉果然像你么?”宝玉道:“相貌倒还是一样的。只是言谈间看起来并不知道什么,不过也是个禄蠹。”宝钗道:“你又编派人家了。怎么就见得也是个禄蠹呢?”宝玉道:“他说了半天,并没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这样人可不是个禄蠹么!只可惜他也生了这样一个相貌。我想来,有了他,我竟要连我这个相貌都不要了。”宝钗见他又发呆话,便说道:“你真真说出句话来叫人发笑,这相貌怎么能不要呢。况且人家这话是正理,做了一个男人原该要立身扬名的,谁像你一味的柔情私意。不说自己没有刚烈,倒说人家是禄蠹。”宝玉本听了甄宝玉的话甚不耐烦,又被宝钗抢白了一场,心中更加不乐,闷闷昏昏,不觉将旧病又勾起来了,并不言语,只是傻笑。宝钗不知,只道是“我的话错了,他所以冷笑”,也不理他。岂知那日便有些发呆,袭人等怄他也不言语。过了一夜,次日起来只是发呆,竟有前番病的样子。
注释及赏析:
- 诗中的关键词:”宝玉”、”甄宝玉”、”宝钗”、”禄蠹”、”立身扬名”、”柔情私意”、”旧病”。
- 诗意解析:此部分描述了宝玉在与甄宝玉对话后的心情变化和身体状态的变化。宝玉原本期待与甄宝玉成为知己,然而谈话内容并没有触及宝玉感兴趣的话题,反而让宝玉感到不适,导致他的情绪低落。随后宝钗的评论更是让宝玉感到被误解,进一步加重了他的不快。最终,宝玉的身体出现了异常症状,如发呆和生病,这可能预示着他的精神状态正在恶化。
- 赏析:这段描述展示了宝玉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他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反应。通过对比宝玉对甄宝玉的态度和他自己的身体状况,反映了宝玉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也体现了宝钗直率的个性和她对宝玉的关心。整体上,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情感细腻、内心矛盾的人物形象。
- 诗词鉴赏:从诗词的角度来看,此段描写符合《红楼梦》的整体风格,即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来展现其性格和命运的变迁。此外,通过宝玉的身体变化来隐喻其精神状态的不稳定,也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